隐形社恐的纠结
作者 浅浅
发表于 2023年9月

一日,我妈喜滋滋告诉我,小区某阿姨跟她夸我,原话是:“你姑娘挺活潑开朗的。”也许这是她四十年来第一次听见有人这样评价我,她那神情好像我上初中时一次月考成绩出乎意料闯进年级前五时的惊喜。当然,那次月考之后,我的成绩又落回原来的位置,让她好不失望。我回忆起那次遇见某阿姨说了什么,我是先夸她的衣服好看显年轻,后来又夸她心态也年轻,因为我看她当时一个劲展示新衣服特别想让我夸她。那件事本来我都忘了,可是当回忆起我那天浮夸的表情和溜须的语调就觉得万分尴尬,那天的我不是真正的我。

只有最最了解我的家人才知道我的性格是活泼开朗的反面。亲戚一提到我首先就会评价说这孩子不爱说话。小学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生日的具体日期(那时候过阴历生日,我看不懂),只知道是冬天。为什么呢?因为我从来没有问过我妈。至于为什么不问她,不是因为我不在乎,而是因为我害怕她说尽想没用的事。我也不会问我爸,我爸是很沉默的人,偶尔话多的时候一定是因为喝了酒。他话多的时候我有点害怕,我觉得那不是真正的他。

初中的时候,我骑车上学。有一天忽然发现前面骑车的竟然是我最喜欢的英语老师。我们班是她师范毕业教的第一届学生,我的喜欢也只是默默的,不像别的学生那样总是簇拥着她。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我多想跟她打个招呼,可是我不敢,那天早上只是默默骑车跟在后面。

大学是新的开始,那有很多比我更内向更不善打交道的人,现在看来就是社恐了。我就不那么显眼了,自认为自己也变化很大,但其实我成了隐形社恐。在食堂麻辣烫的档口,我总是不好意思张口说自己要哪样而不要哪样。人家问我正常放辣吗?我就点头,不好意思说“多放辣”三个字。一次和室友去,她的菜已经都抓完了,她又要求那个看起来很厉害的抓菜大姐说:“再给我点香菜。”大姐抓了一把放进筐里。室友又要求:“再给我点茼蒿呗!”大姐凌厉地看了她一眼,又抓了一把茼蒿。就在我想“这回总够了吧”的时候,室友又说:“再给点蘑菇呗!”我心想,完了完了,人家肯定生气了,我很害怕两个人因为这事吵起来,急忙转移了视线假装看旁边档口的菜谱。结果那位大姐语气硬硬地说:“我再给你加点蘑菇,就这些了,不能再加了!”原来这也可以!轮到我了,我想我也要多加点什么,结果最后也没张开口,甚至也没有多放辣。

本文刊登于《视野》2023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