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考公”热
作者 拉维·平托 刘璐/编译
发表于 2023年9月

在一处形似库房而非教室的狭窄空间中,2500名考生挤在木凳上疯狂地填写卷子。这里是印度东部比哈尔邦帕特纳的一家考公培训机构——“平台公务员培训班”。考生只需缴纳10卢比(约合人民币0.87元)的费用,便能进行模拟考试。每天有几千名考生来到这里,测试自己学到的知识是否扎实。

其实,这些考生报考的并不是印度政府中的高级别岗位,而是既不需要大学文凭,也不需要英语能力的非技术性工种,比如前台、打字员、保洁员等。即便如此,最终也只有小部分人能考上,竞争十分激烈。

帕特纳的穆萨拉普尔哈特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考公丛林”,体现了整整一代印度人对公务员岗位的追捧与痴狂。这里有数不清的考公培训机构,光是这一地区就有上千家。主干道两侧的门店全都挂着大大的考公广告牌,上面印着明星讲师的照片以吸引考生,比如著名的“可汗老师”。这位名师在社交平台上拥有超过1500万粉丝。

人力车与自行车都变成了广告车,骑车者将各类课程的宣传单塞入行人手中。马路两侧的摊位也在低价贩卖过往几年的考公真题。而在一间又一间的培训机构内,上千名印度年轻人正在进行模拟考试,或是在上应用数学、通用文化及逻辑课程。他们每天挤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忍受着40摄氏度的高温,认真地听着讲师透过麦克风说出的每一句话,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公务员。

| 看不到希望 |

许多小商贩和农民的孩子会花费数年时间全力备考,甚至放弃了大学学业。“我的家人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了。他们未来过得好不好,就看我能不能成功上岸了。”普鲁肖坦·库马尔说。他住在一间不到十平米的学生宿舍里,不但没有窗户,还要和另一名考生合租。他的爸爸是农民,每个月通过售卖粮食挣得微薄收入,给儿子寄去少许生活费用。普鲁肖坦身后的考公书籍堆成了小山,晦涩难懂。24岁的他已备考了六年,目标是铁路部门的非技术性岗位,每日工作时长约为10至14小时。

“我知道有人考了15年。考到后来,这些人已经不管岗位是什么了,只要能进政府就行。

本文刊登于《海外文摘》2023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