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傻”不是笑话
作者 朱莉·博根 高琦/编译
发表于 2023年9月

關于“孕傻”,你可能在电视上、工作场所或家长送孩子上学的场景中见到过;也许你亲身经历过,或即将经历,又或者遇到过有类似经历的人。这既是一种神经生物学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弊病——我是指对于“孕傻”的偏见和误解。

当女性提到“孕傻”时,她们通常是在描述由于怀孕或生孩子而导致的走神、心烦意乱、健忘或手忙脚乱的经历。这个词经常被用来表示歉意,比如“很抱歉我把钥匙落在前门了!我在忙着买东西和带孩子!一孕傻三年!”等。显然,为人父母通常伴随着睡眠不足,尤其是在照看新生儿阶段,记错时间和任务是司空见惯的事。有证据表明,孕妇大脑中的灰质体积会永久性地减少,尽管许多专家认为这些变化更像是一种适应性的“调整”,而不是让人变得迟钝。

研究还表明,虽然父亲和非亲生父母的大脑也会随着育儿经历的不同而改变,但人们从未听说过爸爸“孕傻”——一定有某种神奇的“爸爸激素”使他们免遭这种痛苦。可能许多神经生物学变化是有益的,但“孕傻”从来就不是积极的。流行文化中充斥着这样的刻板印象:妈妈们就像《小鬼当家》里的凯特·麦卡利斯特一样,忙乱而健忘。她准备带孩子们外出度假,却在临出发的混乱中忘记了自己最小的孩子。现实生活中,当妈妈们在待办事项上犯了错,她们习惯用“孕傻”来解释或道歉。而在很多时候,真实的情况是,妈妈们的大脑在不堪重负时“短路”了。

《公平竞争》这本劳动分工指南的作者伊芙·罗德斯基说:“事实上,大部分‘孕傻’是由压力造成的……因为我们背负了太多的包袱,承担了太多的认知劳动。”即使在新冠疫情之前,女性每天做的家务也要比男性多出两个小时。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男女组合的家庭中,妈妈们在规划及管理孩子的日程方面,比爸爸们做得更多。疫情让情况变得更糟。数据显示,在病毒肆虐的最初几个月里,以前就承担了大部分家务的母亲不知怎的又担起了更多的家务。一项研究显示,近一半的父母都反映压力变大了。

本文刊登于《海外文摘》2023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