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疗伤”

音乐能减轻疼痛、缓解焦虑,甚至能改善帕金森综合征,是卓有成效的治疗手段。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音乐辅助心理疗法产生了兴趣。
艺术心理治疗师塞利娜·贝卢扎–皮乔尼收治了一名患者。科郎坦今年18岁,在学业及人际关系方面都遇到了困难,十分焦虑。出于好奇,他来到了音乐心理诊疗所,希望能改善情绪。在这里,音乐是一切疗法的核心,诊疗室中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乐器,包括吉他、键盘、铃鼓等。上周是科郎坦的第一次治疗,他选择了自学吉他。“我会询问每位患者的喜好,比如喜欢的音乐风格、音乐段落等,并根据他们的喜好调整治疗方案。”贝卢扎-皮乔尼说,“愉悦感是治疗过程(少则三次,多则十次)的一部分。”
| 全民可用的疗法 |
音乐辅助心理疗法的目的在于,释放患者的艺术潜能,以此辅助心理治疗。第二次治疗时,贝卢扎-皮乔尼分别让科郎坦听了一段熟悉和一段陌生的音乐,以此激发他的不同感受。然后,他们一起用吉他演奏了一首年轻人喜欢的歌。
音乐辅助心理疗法又分为两种:被动疗法,即聆听;主动疗法,即弹唱。音乐辅助心理疗法适用于各个年龄段,下至婴儿,上至老年人,无需掌握乐器或乐理知识。但是,这种疗法和普通的音乐活动不一样。“医生或健康专家会给予治疗指导。”艺术心理疗法学校的教学总监法布里斯·沙尔东说,“每一次治疗都有需要遵循的标准及守则。”“音乐辅助心理疗法的目的在于增强患者的自尊心:享受欢乐,患者会更爱自己;作出选择,患者会更认可自己;练习弹唱,患者會更相信自己。”贝卢扎-皮乔尼详细解释道,她的患者大多有心理创伤。

音乐的疗效还不仅于此。神经科学研究表明,音乐对疼痛、焦虑及记忆都有正面作用。因此近年来,涌现了许多与音乐相关的诊疗所及护理服务。
| 音乐有助于提升听障人士听力 |
人工耳蜗虽然不能使听障人士的听力恢复正常,但能将声音转换为听觉神经可接收的电子信号。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海外文摘》2023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