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年十月,55岁的大诗人白居易,从苏州刺史的职位上离开,兴致盎然地带着两只鹤,还有几块太湖石、白莲、折腰菱、青板舫这些贵重物件,取水道往洛阳(白居易《池上篇并序》,本文所引白居易诗文及其系年,据谢思炜《白居易诗集校注》,不再一一注出)。在扬子津——镇江一带长江边——遇见刘禹锡。后者是秋刚罢和州刺史任;两个同岁的诗人,相互闻名,彼此仰慕已久,这还是初次见面;俩人一同在扬州、楚州游历了半个月,“逢山辄倚棹,遇寺多题诗”(《自问行何迟》),最后,一同回到洛阳。
白居易在洛阳有房子。那是824年,他离杭州刺史任后,到洛阳买杨慿履道里的故宅。
地方十七亩,居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
地方不小,从苏州搜罗来的物事,正好填充家园。白居易有点炫耀地说:
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有堂有庭,有桥有船。灵鹤怪石,紫菱白莲。——皆吾所好,尽在吾前。(《池上篇并序》)
一双华亭鹤,数片太湖石。巉巉苍玉峰,矫矫青云翮。是时岁云暮,淡薄烟景夕。庭霜封石棱,池雪印鹤迹。幽致竟谁别,闲静聊自适。(《寄庾侍郎》)
诗人在家园里,抚石赏鹤,显得知足逍遥。
然而,827年的三月,朝廷征白居易为秘书监,他只好匆匆去长安上任——当然,他在长安也有住房,在新昌里。刘禹锡还在洛阳,暂时赋闲。白居易虽不在家,刘禹锡有事儿还到白府去。“今年春,白乐天为秘书监,不以鹤随,置之洛阳第。一旦予入门问讯其家人。鹤轩然来睨,如记相识!”于是作了两首《鹤叹》:
寂寞一双鹤,主人在西京。
故巢吴苑树,深院洛阳城。
徐引竹间步,遠含云外情。
谁怜好风月,邻舍夜吹笙。
丹顶宜承日,霜翎不染泥。
爱池能久立,看月未成栖。
一院春草长,三山归路迷。
主人朝谒早,贪养汝南鸡。
(本文引用刘禹锡的诗文,据陶敏?、陶红雨《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
岁暮,白居易到洛阳出差,在家小住。见着刘禹锡,自然说着华亭鹤,白居易《有双鹤留在洛中,忽见刘郎中依然鸣顾,刘因为鹤叹二篇寄予,予以二绝句答之》:
辞乡远隔华亭水,逐我来栖缑岭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