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孙犁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我曾撰文《“书文化”里的孙犁》(刊于《博览群书》2023年第1期),当时,在阅读孙犁的著作和历年出版研究他的各类著述、评论时,深深被其高尚的人品和卓越的才华所感动,就有“孙犁不朽”的感觉。今年5月11日,又逢孙老诞生110周年,借此时机,撰此文详细阐释“孙犁不朽”之我见。
壹
诗人臧克家有诗句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孙犁先生就是后者。孙犁先生逝世二十多年了,每逢他的诞辰周年和忌日这两个节点,学界、报界形成了集中开展孙老纪念活动的传统,赞美他的业绩和评论他的道德文章持续刊发,研究和选编他的著作也会陆续出版,去年和今年,《天津日报》作为有孙老参与,新中国建立后创办的机关报,和他一生供职的单位,连续两年开设专栏,刊登数十位专家、学者、知名报人,追念孙犁先生的事功;今年5月,《今晚报》亦开设了“纪念孙犁先生诞生110周年”的专栏,现正陆续刊发缅怀他高尚情操的文章,13日,天津“文联”也召开了纪念他诞辰的大会,同仁们开座谈会、研讨会,纪念他,怀念他,河北省许多地方包括孙老家乡都有进行,足可以说“孙犁不朽”。据笔者所知,自2022年2月始,人民出版社出版段华的《孙犁年谱》,拉开了新一轮出版研究孙老事功的序幕,同年7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与孙犁》丛书”五种,有宋曙光的《忆前辈孙犁》、肖复兴的《清风犁破三千纸》、冉淮舟的《欣慰的回顾》、卫建民的《耕堂闻见集》和谢大光的《孙犁教我当编辑》,影响颇大,作者都与孙犁先生有过直接接触,或为同事,或为挚友,或是生徒,对孙老十分了解,所述内容真实感人,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孙犁年谱》的作者段华和孙犁是忘年交,二人过从甚密,无话不谈,是谱为孙老的第一部年谱,也是孙老生平事迹别一种形式的传记,按年月日记载孙老的活动,透过它,可以看出孙老是如何逐渐成为一位行洁言芳、笔绘风云的作家。此外,还有孙老晚年所著的《耕堂劫后十种》即《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尺泽集》《远道集》《老荒集》《陋巷集》《无为集》《如云集》《曲终集》(文津出版社2022年7月版),卫建民编的《时常有风吹过我的心头》(中央编译出版社2022年5月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孙犁散文》(2022年5月版),8月,人民社又推出“孙犁经典小说插图本”三种——《风云初记(林浦插图)》《白洋淀纪事(林锴插图)》和《铁木前传(张德育插图)》,再有《白洋淀纪事》(三联书店2022年6月版)等;今年刚又面世了侯军的《报人孙犁》(天津人民出版社2023年5月版)一书,内分四辑:一、读者·记者;二、编者·作者;三、学者·报人;四、我与孙犁。很快,“天津孙犁研究会”原秘书长刘宗武选编的“孙犁散文新编”五种,也有出版社即将出版,坚信今后还会有的,孙老的各类文体著述从不同角度被选编,有专家、学者、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老年人等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多家出版社频繁出版全集、选集、文集、合集、小说、散文、书信、书衣文录等,供世人研究、阅读、欣赏,无须大张旗鼓宣传,自有喜爱欢迎的广阔市场,且历久弥新,这说明其内容博大而具教益,可鉴可学,魅力无穷,有强大的生命力,学者金梅先生在《纯粹的文学家——代序》一文(载孙晓玲《布衣:我的父亲孙犁》,三联书店2011年6月版)中诠释得好:“他之成功和赢得人们的尊敬,不只是由于其作品文格的纯净与高洁,也是由于其人格之纯正与纯粹,由于其人格与文格之完美统一。”所以,孙老的人品和作品不朽。
贰
说到孙老的人品,还在他在世的时候,作家韩映山就写出了《孙犁的人品和作品》(大众文艺出版社1995年1月版)一书,书中记述了孙犁生活、工作、事业、与人相处的方方面面,以小见大颂其人品,笔者认为,时下还有进一步阐释和补充的必要,其中有几个方面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当年孙老参加八路军,投身抗日战争,以笔为枪,那真是为了反抗侵略、保家卫国,他是家中唯一存活下来的男孩,父母含辛茹苦供他上学到高中毕业,本指望他谋个官差,月月能有收入,孰料他从军抗日了,抗日就有不测,还会牵连家人,另一方面农村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观念是何等的根深蒂固,父母需要他,孙氏宗族需要他,但他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有救亡图存的家国情怀,为民族大义他不怕死,也就更不会顾及其他了,所以他毅然决然抛妻舍子告别双亲,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