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女性已经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户外活动中,雪山攀登、高原徒步种种硬核场景都不乏女性的身影然而有一种偏见是,在户外这个领域,不管是力量还是经验,女性都被认为是弱于男性的,只是一个参与者和被照顾者。

但當她们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导者,会如何
《户外探险>和几位长期在一线带队的女领队聊了聊,在她们身上能看见女性从事户外行业的艰辛。但让人感触最深的,还是她们对户外的热爱,以及,在自然面前,性别的差异变得模糊。这些女性领队身上都有不输于男性的耐力和意志力,她们让大家知道,女性在户外也同样可以成为领导者。


有女生喜好
贡嘎大环线徒步里程70公里,四姑娘三峰海拔5355米,那玛峰海拔5588米……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走一条相对硬核的徒步路线,或者爬一座真正的雪山,都是一生中不可多得的机会,但对于小白来说,这只是工作的日常。
在2012年前后,小白就成为了一名职业户外领队,粗略计算,那玛峰她已经爬过不下百次,其他高原徒步和雪山攀登线路走过的也是不计其数。
长距离徒步是强度极大的活动,对领队来说尤其如此。除正常的徒步外,领队往往还需要跑前跑后照顾队员,扎帐篷、做饭,有时还需要帮客人背包。由于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多数领队都是男性,像小白这样的女领队是极少数。
但有时候,女性领队又是不可或缺的。
不可否认,在户外这个领域,男性一直都是最主要的参与者和领导者,他们制定行程规则,形成一种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交氛围。当作为少数群体的女性融入其中时,一些独属于女性的生理、心理上的特殊诉求就会无处安放,比如生理期带来的身体不适、要与男性同处一个帐篷或一间屋子的尴尬。

这时候,如果主导者中有一个女性,就会极大程度避免这样的情况。高原上生理期容易紊乱,小白带队时都会带上卫生巾,以备不时之需。分配房间时如果有女生落单,小白也会陪她一起住。女性队员往往也更愿意和小白倾诉自己的身体、心理状态。
而如果是男领队介入这些事情,未免会有些尴尬。领队晓伟在带队时发现,山里天气多变,领队需要时常提醒大家添、脱衣服,当男领队提醒女队员脱衣服时,可能就有“耍流氓”的嫌疑,队员心里也会觉得不舒服。
此外,“细心”也是大家公认的女性领队的优势。晓伟就正是因为细心、负责才被邀请当领队。晓伟每一次带队,对讲机里几乎都是她的声音,她随时都在操心,提醒大家别丢手机、热了脱衣服、冷了添衣服、帽子不要一直捂着……

一直在高原带队的丫头也因为细心而广受喜爱。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丫头总能注意到被男领队忽视的点,比如饮食。带队爬雪山时,队员的胃口会随海拔变化而变化。海拔4000米处,胃口还没有受影响,丫头会安排辣的、下饭的菜,到海拔4800米处即将冲顶时,丫头会安排酸萝卜老鸭汤之类清淡的热汤,冲顶的早晨也会准备好清淡的早饭。
徒步强度大,身体累到一定程度时心情也会变得焦躁,有些队员会把气撒到领队身上,冲他们发火,“怎么走这么久,你们是不是带错路了?”这时候,领队会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唱白脸的人负责树立权威稳定队伍秩序,丫头总是负责安抚情绪的那一个,被队员呛她也不会生气,而是会耐心解释现在的状况。下山后,队员冷静下来后往往都会向她道歉,丫头会觉得“挺好笑的”

被模糊的男女界限
丫头也会常常显露出强悍的一面
有一次,两个男队员突发肺水肿,身体不适,需要连夜下撤。丫头负责下撤事宜,半夜两个男队员骑着马,丫头跟在后面一路小跑,从4800米下撤到4000米。到营地时丫头一夜没睡,看见有队员睡着就一巴掌把他们拍醒量体温,一直熬到天亮村民把人抬下去救治,丫头紧绷的身体和神经才放下来,偷偷地哭了一会儿。
处理这些事情是丫头带队的日常。女领队虽然有时候会展现出富有女性特质的一面,但她们并不只是在做所谓如“女性香薰”一样调和气氛的附庸性的工作。
在被问到,“带队过程中有什么事情是男性可以做但女性不可以做”的时候,她们的回答出奇的一致,“没有”。在一些时间长、难度高的线路中,一个队伍会有多个领队,包括主领队、技术、后勤、先锋等,而这些职位的分配并不会考虑性别,扎营、做饭、铺路绳……只要队伍需要,女领队会出现在任何一个地方。

自然,被照顾的时候也是有的。比如到营地后,男领队有时会主动承担扎营这类重体力的活,把洗菜、做饭交给女领队,独自背负队员下山等对体力要求极高的活也不会交给女领队。
但是,在纯粹的自然面前,性别的界限还是被模糊了。这里没有男女之分,只有适应环境的人和不适应环境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