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通古镇的慢时光
在成都40公里外的崇州境内,有一条开阔的文锦江。江边两岸荠麦青青,绿树开合,村舍星罗。紧随河岸蜿蜒的,是一片低矮错落的瓦房,这便是古朴而安静的元通古镇。
据文字记载,元通古镇建于东晋时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当时此地叫水渠乡。清光绪《崇庆州志》记载:明英宗正统年间,有圆通寺始建于水渠乡,由于此地居水陆要冲,僧侣商贾云集,买卖居家渐聚于此而繁华起来,故清代便在此兴场建镇,便以圆通寺名为场名,继而流传。民国时期,圆通改称元通,圆通镇正式改为元通镇。
元通古镇一面环山,三面环水。文锦江由西流向东南,经过古镇时,与味江和泊江交汇成浩浩荡荡一江水,半边浊黄半边清幽,仿佛历史与现代的贯通。正因这涓流汇聚的江水,元通古镇自建镇之日起,商贾川流不息,舟楫往来不断,在明代便有“良田数万亩,烟火数千家”之说。加上崇州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至清代时,南方各省客商纷纷来此建馆兴业,促成了此地千古繁华,元通古镇也得了“小成都”之美称。
滚滚江水滋润着这方沃土,也孕育了元通古镇的世代繁华。悠闲地走在古镇中,阳光均匀地铺洒下来,大小不一的街巷静静地伫立,木板房、青瓦房相连成片,民居与商铺错杂,一切仿佛都是最初的样子。巷道内,疏可跑马、密不透风,虚掩的门板和曲折的甬道,似乎有苍老的时光刚刚光顾,尔后又匆匆离开。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小品文选刊》2023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