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大海
作者 徐贵祥
发表于 2023年8月

参加“盐风海韵缤纷滨海”主题采风活动,来到江苏。刚放下行李,就接到乡友兼文友老夏的微信,约周末小聚。未及多想,给他发了个位置。不多一会儿老夏回复,哦,到滨海了,咱们霍邱籍烈士陈涛安葬在那里,滨海县有个陈涛镇。

下午随团活动,在车上了解陈涛镇的情况,随车的工作人员不是滨海本地人,但对陈涛有印象,她回答说,听说几年前陈涛镇已经并入其他乡镇,可能陈涛村还在。整个下午,马不停蹄地参观滨海港通用码头、宋公堤、八滩镇、前案村等,脑子塞得很满很满,但是只要有一点空隙,我就会想起那个名字:陈涛。好像有个声音在呼唤我,有个身影在引领我。

晚上的座谈会上,我问县里的同志,为什么要把陈涛镇并入其他乡镇?县里的同志困惑地说,没有啊,陈涛镇还是陈涛镇。我说,我是安徽霍邱人,养育了陈涛的地方,也养育了我,我想去陈涛镇看看。

几个作家听说这件事情,也表示要与我同行。座谈会一结束,我们就踏上了前往陈涛镇的道路。

车子在乡村小路上颠簸,不远处传来涛声,当地的同志告诉我们,这里是淮河入海处。借助手机的微光,我翻看着老夏发来的资料,看到了一个年轻的短发女子。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她那双大眼睛仿佛都在注视着我。没错,她就是我不曾谋面的乡亲,这就是与我擦肩而过的战友,尽管她比我早生了四十年,已于八十二年前香消玉殒,但我并不感到陌生。

她知道我要来看她吗,在这个农历初七的晚上,在他乡这块富饶丰盈的土地上。我想,她应该是知道的,她在等我,等待我把她的家乡带到她的身边。

史料记载,陈涛(1920-1941)原名余素芳,安徽省霍邱人,祖籍潜山,1935 年入安徽省立第六女子职业学校,1939 年入安徽省动委会学习,1940 年加入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并入党。

本文刊登于《海外文摘·文学版》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