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轻入户
作者 柳喻
发表于 2023年8月

依依青烟举

“窗外一片雪,空翠如万古。”不由想起王禹偁的晓窗来。

古寒食禁烟,应非官家有意为之,故意剖出个节日来,让人们寒而食之,以示天子教化之德。在以食为天的朴素世界里,我们的先人们尚玩儿不起这些赋这赋那的花样儿。他们须崇尚自然的教化,信奉天地之伦序纲常,才能让烟火永续。这人间的烟火不传下去怎么行?当此时令,天干物燥,暖风扑扑而来,非禁烟不可为也。

火,乃天地伦序之重负者,是神来之物,非济济之辈所能驭者,需供奉着、敬迎着,方能照亮我们的生活。再不济者,也得乞而得之,昨日邻家乞新火才行。千百年前的北宋,风俗已新,已丢了一些无伤大雅的历史人情包袱。清明时节,那是一定要有村酿来陪衬着才说得过去,有花有酒才算过节嘛,似乎人人都得附庸风雅些,才不枉这清风明月闲闲过。显然,这时候火君已走下了古风里的神坛,有了真实可触的人间烟火气,但仍为尊者,须得怀着谦卑,乞之才可。且经清明之气一洗礼,成了新火,朗朗然有了一种万物始萌的力道在。分与读书灯,对于寒窗下的学子而言,自然如同得到了加持,这晓窗也就不那么萧然了。

再往前二百年,是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气象,时代的格局大得很,让人一个念想儿便蹦到了长安天子眼皮子底下。日暮汉宫传蜡烛。何等气派神武。这便是古风了,来不得半点儿虚的。可见宋人是追古,而唐人是真古,今人已无古!

是日暮,火始宫内传出,民间方能轻烟举。这青烟带出了多少文人雅士的壮怀与小情啊!清明之境最能入诗入画,古之成吟者也多。白玉堂前清明雪,疑似梨花胜几分。这沐雪后的朗朗穹宇总叫人想起千年前的那個清明,我所思的恰恰是一帧晓窗之火所能点亮的生活距离。

炒面秀才

酥油炒面是草原上牧民们的家常食物,是思乡物。牧民们住进了城里,也会时常买来吃。青稞炒面富含纤维素,酥油热量高,食之不易饿,身体也暖和。牧民们在草原上奔波一天,诸饭不易备,还得靠酥油炒面撑着体力才行。以前因生产力落后等诸因素所限,青海东部农业区也以种植青稞为主,不像现在,蔬果满园,有一两个地方,据说连稻子都引种成功了。

本文刊登于《海外文摘·文学版》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