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袁隆平老师交往的最后日子

5 月22 日,是袁隆平老師离开我们的日子。每当想起,我就悲从中来,泪湿双目。
我的学业和就业,都是在袁老师的直接指导和关心下完成的。由于我在北京工作,他来北京参加会议和活动,有时会要我接送,或者跟他参加活动。我有在大冬天到北京西站广场陪他和农民工兄弟一起排队进站、去车站接他一个人坐高铁来北京开会、送他一个人坐高铁回长沙的经历,甚至还代表他到人民大会堂领奖,到全国政协对接他是政协常委的一些工作。每一次相见,我都会有收获,每一次接送,我都倍感殊荣和责任重大。
2019 年秋天,我又一次在北京接送袁老师,那一年袁老师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获得了实至名归的国家最高荣誉。9 月29 日上午,他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参加颁授仪式后,下午就飞回长沙,我到首都机场去送行。我向他表示祝贺,他笑着说,还记得你博士毕业时我送你的几个字吧?我当然记得,袁老师写的是“人生不语过去”6 个字,这简简单单的6 个字,正是他一生甘耐寂寞、永不满足、不断创新的真实写照,是我辈一生都学不完的。
我还向袁老师汇报了一个策划已久的设想,就是以“爷爷的水稻田”为名,开展以水稻为主题的公益活动,来培养青少年爱粮食、爱劳动、爱科学的好习惯。他赞同我的设想,说实现“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离不开青少年。不久后,袁老师亲笔题写“爷爷的水稻田”几个字,要秘书小辛拍照传来。
转眼到了2020 年4 月,万物复苏时节,袁老师从三亚育种基地回到长沙,我也到了新单位报到。按照计划,他回到长沙后就要到北京301 医院治疗——2019 年他就查出了肺癌,要立即住院,但他却觉得没多大的事情。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海外文摘·文学版》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