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竹洋
作者 汪群
发表于 2023年8月

竹乡安吉,是竹的海洋,连绵成片的竹子,当地人习惯称它为“竹洋”。

“竹洋”,又怎能人为地去“做”呢?这里的“做”,指的是“小竹洋”,不是高耸入云的“毛竹”。做竹洋,对于竹农来说,是劳动实践中最形象的动词,也算是约定俗成吧。

当然,这里的“做”,是通过人们对竹林的间伐、梳理、清除杂草、敲掉竹子下摆的枝丫,使竹洋通气透风,让竹子能健康成长,期望来年长出更健壮的竹笋。安吉人对竹林培育与管理,还总结出“除三头”的经验,即在林地里挖掉树蔀头、竹蔀头和石头。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闻其声,像是铿锵有力的锣鼓敲打声,其节奏鲜明、响亮。然而,这种声音是来自竹农用刀具除去竹子枝丫时的削竹之声。

安吉位居全国十大“毛竹之乡”之首,在众人眼里,这种竹子枝干粗壮,直冲云霄。然而,许多人还不知道,这里还有众多的乡土竹种,枝干纤细、婀娜多姿,风情万种。梅溪镇的昆铜最具代表,还被农业部门授予“百竹之乡”,其乡土竹的品种达百余种,林林总总,蔚为壮观。在众多的乡土竹种中,有淡竹、篌竹、黄苦竹、紫竹、刚竹、红竹、石竹、水竹、斑竹、黄竿乌哺鸡竹等等。这些竹子,多数竹笋又特别鲜美,且夏日的鞭笋多数出自这些竹类。如石竹,还是烘制特产笋干的上等原料。这些“野性”的小竹,其生命力很强,砍了生,生了砍,不可穷尽,遍地修篁,满目滴翠。

“做竹洋”,最常见的竹子是淡竹、篌竹、黄苦竹与红竹。过去我的老家所在生产队就有数十亩小竹,加上邻队的面积,竹子就更多了。这种竹子繁衍能力特别强,竹鞭伸展态势尤其灵敏,无论是沟坎,还是土墩,它们都会大行其道,且不受障碍之阻,假如触及石块,竹笋也会绕道从缝隙里钻出地面。稍不留意,就会“占地为林”,人们对这样的“生命活力”也不忍心把它们砍去,竹子用处多,任其“发展”就是了。

我参与过“做竹洋”,也熟悉这些各具形态的竹子。竹洋每年可“做”,即被砍的竹子其年龄至少有三年以上,“年长”的不超过五年,因为年久的竹子会受影响,即韧性度变得差些,用途就会受到影响。

“做竹洋”时,人们可任意挑选工种,有的担负砍竹,有的就是用刀具削去被砍竹子上的枝丫。砍竹的又称为间伐,被间伐的竹子是在竹竿上捏上黑釉记号的,标明这些竹子的年龄。

本文刊登于《海外文摘·文学版》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