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叙事。但在创作实践中,人们往往更多地重视小说的时间性存在,而忽略了小说的空间性存在。空间不仅是主人公活动的地点,更是故事情节推进必不可少的场景。《红楼梦》是关于大观园的空间叙事,《水浒传》是关于水泊梁山的空间叙事,《阿Q正传》是关于未庄的空间叙事。在这里,每一个空间都在向读者释放着特定信息,进而形成其独有的“叙述场域”。
所谓“叙述场域”,可以理解为作者精神倾注、笔墨挥洒的特定空间,以及在其作品文本中所表现出来的与这一特定空间相匹配的精神意蕴和风物特色。
叙述场域一旦建立,作者的作品文本便具有了文学审美意义上的独创性、特异性和专有性,作品文本便打上鲜明的个性符号。
作为篇短制微的微型小说,由于无法像其他体式的小说那样铺排文字,其作品文本的个性特色尤其难以显现。所以,更应该像动物建立自己的领地标识一样,积极主动地建构属于自己的叙述场域。用文学批评学者郜元宝的话说,找个地方很重要。叙述场域的建构,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质地和成色。
因此,观察当代微型小说的生发演绎,梳理敘述场域的文本特征及其实现路径,对于指导当下微型小说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人叙述场域的建构,需要作者创作时以强烈的主观意识,在叙述中形成鲜明的信息符码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系列,所写泥人张、刷子李、张大力、苏七块等,均是身怀异能绝技的奇人。同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这些人身上的事,又都是生活中的非正常事件,张大力力举石锁索银不得、苏七块治病奇怪的收费规矩、泥人张贱卖海张五的笑谈,再杂糅“津门”方言的叙述,冯氏笔墨的信息符码由此鲜明呈现。
与冯骥才的浓笔重墨不同,练建安喜欢通过稍事渲染,夹以略带少许古韵的客家方言,展开具有传奇色彩的叙事——
大雨,倾盆大雨,闽粤赣边客家话所言竹篙雨,密密匝匝直插山坡。丰乐亭瓦片嘭嘭作响,一会儿工夫,茶亭的屋檐就挂起了一道断断续续的珠帘。
丰乐亭在汀江边。汀江流域多雨,是以该茶亭的楹联写道:“行路最难,试遥看雨暴风狂,少安毋躁;入乡不远,莫忙逐车驰马骤,且住为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