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镇见》是青年作家荆枫的最新青春校园小说。
作者以清新明快、素简晓畅的笔调,娓娓讲述了初一新生的校园学习、家庭生活、社会关系等现实状况,巧妙融入常州的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塑造了好学上进、认真负责、善良大度的林月,见多识广、镇定自若、事半功倍的江晓星,漂亮柔弱、清高孤傲、外冷里热的江晗,打抱不平、自以为是、主观臆断的姜蓉,慷慨大方、息事宁人、胆小怕事的李梅,民主包容、因材施教、年轻有为的什老师等形象。每一个人物虽不完美但很接地气,很真实,让人可触可摸,可视可听,可感可想。
小说中的林月,是作者浓墨重彩着力刻画的人物。从乡村到城市,从小学生到中学生,从班长到副班长,从生疏隔阂到适应融洽,从自我怀疑到自信乐观,……短短的一个学期,林月不仅完成了身体的成熟、习惯的养成、规则的适应、知识的积累,而且收获了真挚的友谊,实现思想和精神的成长。单枪匹马刚到城市读书的林月,保留着乡村女孩的质朴与热情、真诚与善良,她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打量全新的校园和同学。她有些茫然、焦虑,也有很多疑问与无所适从。但孤身在外,她必须镇定冷静,靠自己勇敢去面对、摸索、解决所有的问题。
聪慧的作者,在小说伊始,就将父母外出打工、寄宿在姑母家的林月安排在陌生无助的环境中,设置大大小小的矛盾与障碍,让她与同学、老师、家长产生千丝万缕的关联。异乡人初来乍到,13岁的林月能否得到本地师生的关照?在高手如云的创新班,林月能否继续保持优势出类拔萃?孤独、内向、无友的林月,能否遇到心有灵犀的知己?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林月能否安全着陆?这些悬而不决的念想无不牵扯着读者的心。
18世纪,英国诗人威廉·柯珀写下被后世无数次引用的“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建造了城市”的句子。他既赞美了蕴含人类身体和精神本能的乡村,也惊叹于在工业革命中高速发展的城市。诚然,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影响日益加深,乡村文明开始节节败退,并逐步被城市文明所取代。悉心慢品,林月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无论是疏漏了政治老师在家长群里布置作业,突兀地喊“起立”,还是不会做课间操、老师“放养”式的管理、姜蓉的挑衅质问、江晗的可疑举止等,归根到底,呈现的都是“人与城”亲近或疏离的关系问题。像林月及其父辈一样,有的是失去土地的人到城里打工,有的是外出求学的人留在城里谋生,有的是为子女的教育暂住在城里。这是中国社会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永远也绕不开的话题。
不可否认,也无法回避,从乡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全球,人类正在经历高度的城市化和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在城市落脚,漂泊和乡愁成为人类共同的命运。提及城市的农民工,也许,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马不停蹄的快递、外卖小哥、家政女工等。但根据2017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民工监测报告》,制造业流水线上的工人及建筑工人,是最大的两个农民工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