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00后”群体 青年就业 职场文化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00后”群体步入职场,其价值取向、处世态度、生存法则和生活方式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人的职业行为受到社会就业机会、家庭生活条件和自身文化程度的直接影响,具有明显的代际特征。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青年职业风貌的代际差异更为多样,也更加鲜明。“00后”青年出生在新世纪,成长在新时代,拥有更加优渥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加优良的职业发展环境。在社会就业机会、家庭生活条件、个人教育背景三者的合力驱动下,“00后”青年作为新生代职场人,产生了不同于前人、具有自身特征的职业意识、职业追求和职业行为。近年来,“00后”青年开始在职场上闪亮登场,随之带来了一股犀利而清新的职场新画风。不少媒体对“00后”青年就业新风貌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其中不乏一些夸张的评论,有人甚至用“00后整顿职场”来形容这一现象。“00后”青年职场新画风,正在从职业理念、职场管理、职场人际关系和职场权益维护等方面,推动着职场文化的转变,形成了重塑职场文化、重建职业生态的态势。
“00后”青年的成长环境决定了其择业诉求与价值取向
就业是人们获取生活资料的基本途径,但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收入作为青年就业考量因素的分量在逐渐降低。与前人相比,部分“00后”青年成长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从小没有生存压力,拥有更为优渥的生活条件,在父母的支持下能够摆脱物质的羁绊,无需为基本生活所困。这导致他们在关于就业的看法、选择工作的标准、对待工作的态度上,都与老一代员工产生了很大的差异。“00后”青年有着不一样的生活态度、不一样的人生追求、不一样的价值排序。他们在就业选择时,除了经济收入之外,还注重工作有没有意义、能否从工作中获得更多成长、工作是不是与自己的兴趣相匹配等目标,表现出更多的非物质性需求。对他们来说,工作绝不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为了寄托精神追求,促进自身成长。
据2022年全国青年发展状况年度抽样调查数据,“00后”青年在回答选择工作的看重因素时,对于“人生需要小目标更需要远大理想”的选项,57.4%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同意”,34.2%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同意”,两者加总为91.6%;对于“奉献社会是衡量个人价值的主要标准”的选项,42.2%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同意”,36.6%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同意”,两者加总为78.8%;对于“金钱并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的选项,50.2%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同意”,34.9%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同意”,两者加总为85.1%。这些数据表明,“00后”青年的就业观念更为开阔、更偏成长性,大多数人看重就业的社会价值、长远目标和非物质性因素。整体而言,“00后”青年更倾向于把工作看成是运用所学所知进行劳动创造、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对于他们来说,工资待遇固然是很重要的就业考量,但不再是第一因素,更不是唯一因素。相对于经济收入,他们更关注在职业中的自我发展与能力提升,希望能够在工作中发挥自己专长,获得更好的自我成长,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00后”青年更加关注自己是否能够在职场上学到新知识,增长新才干,这一点为多个不同社会机构的调查数据所证实。中青校媒调查显示,“00后”青年就业最看重企业发展速度和个人成长速度,最担心从事的工作没有价值、没有提升空间,逐渐失去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对于大学生首次求职最看重什么的提问,选择“成长、个人能力提升快”(67.24%)的排在首位,比选择“高薪、滿足物质基础”(40.64%)的高出20多个百分点①。《互联网新人职业选择报告2021》显示,与挣钱相比,“00后”青年更在意自身成长的空间,超过三分之二的人最看重自己在职场中的成长性。《2022青年求职行为洞察报告》显示,“00后”青年关注个人成长,重视自我提升,39.3%的人在求职时更看重公司“能够提供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自我”。②
“00后”青年希望工作能够与个人兴趣相符合。尽管在“最难就业季”,但是“00后”青年还是把兴趣作为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许多人不愿为了找到一份工作而放弃个人兴趣。对于不喜欢的工作,即使收入不错、离家不远,他们也会再三权衡,慎重抉择。他们青睐既能激发个人兴趣,又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希望工作与兴趣可以兼而得之,更喜欢做有兴趣的工作。用人单位组织面试时,通常会在最后环节询问求职者还有什么想了解的,之前的应聘者一般会象征性地谈谈自己对工作的期待。而现在,有的“00后”青年会直接问招聘人员:“你是怎么安排一天工作的?你认为在贵单位工作与生活是否能找到平衡?”这使得招聘人员产生一种被应聘者面试的感觉。
“00后”青年开始对雇主“反向背调”。其在找工作之前,往往会通过企业查询平台、各种招聘网站、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调查用人单位,了解用人单位的工资待遇、发展前景、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情况。以前是用人单位对应聘者进行背景调查,如今则是越来越多的“00后”青年对用人单位进行“反向”背景调查。调查数据显示,91%的求职者会主动搜集企业信息,对企业展开背景调查。③《2022职场人求职行为观察报告》显示,96.7%的受访者表示,在求职前会对雇主单位进行反向背景调查,73%的求职者可能会因风评不好而拒绝公司的入职通知。④调查之余,他们还会十分认真地考虑自己能够在拟入职单位获得什么样的发展机会。如有的“00后”青年在面试时,向私营企业主提出“不可以对我发火”。
“00后”青年更加重视个体价值,抗拒无偿无效的加班和形式化的团队建设
“00后”青年具有更强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特征,在职业活动中不是一味地听从和忍让,而是会以积极的态度抵制无偿无效的加班和形式化的团队建设活动。
拒绝无效加班。在不少“00后”青年看来,人不能只有工作而没有生活,工作与生活两者需要平衡。他们不欣赏“工作狂”,更在意的是“气场合”“被尊重”。因此,他们普遍地不喜欢加班,而是卡着点上下班。2022年全国青年发展状况年度抽样调查数据显示,11.65%的“00后”青年表示经常加班;每周工作时间在40小时及以内的占32.49%,41至50小时的占35.44%,51至60小时的占19.86%,61小时以上的占12.21%。另外,从“00 后”青年对“996”工作制的态度和行为表达上看,79.57%的“00后”青年对“996”工作持负面态度,其中,在行为上“坚决抵制”的占比为39.67%,表示“比较反感”的占比为38.90%。⑤这些数据说明,高比例的“00后”青年反感和抵制加班。
拒绝“八小时外”加班。许多单位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在八小时之外通过微信给员工布置工作任务。然而,很多“00后”青年不希望在下班后收到单位发来的工作信息,他们主张工作与休息两者能够“界限分明”。《第一财经》杂志发起的“00后新主张”大调查数据显示,71.09%的被调查者希望下班后拥有自己的私人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