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00后”群体 思维模式 择业观念 发展诉求 【中图分类号】D432.6 【文献标识码】A
“00后”青年“整顿职场”一度成为豆瓣、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的热门话题,“00后”群体也因此而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名为“又是整顿职场的一天”豆瓣小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发展了近5000名组员,他们自称是“自由的螺丝钉”,亮出争取应得权益、做自我意识觉醒的职场人等鲜明观点,他们分享与交流自己整顿职场的经历、经验与付出的努力。
“00后”能否真正整顿职场?“00后”为什么敢于整顿职场?“00后”整顿职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00后”有着怎样的思维模式、择业观念与发展诉求?这些问题折射出的是我们对新生代“00后”群体的深层次认知与理解,与之相伴的是人们喜忧参半、期待观望等心态与评价。如何理解“00后”群体,成为接纳、包容、关爱、支持这一群体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00后”群体被称为千禧一代、互联网原著民、数字土著、虚拟一代、数字青年等。他们出生于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成长在数字技术迭代更新、生活资源相对丰富、多元化与复杂化并存的发展環境之中,这种特殊的成长环境与人生经历,使得“00后”呈现出与其他代际明显不同的特点。
开放、多维、自主、相关的认知与思维模式,使“00后”群体形成看待与处理问题的独特行动范式
思维模式与人们的生存环境、成长经历、认知模式密切相关,是人们在长期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对待与处理问题所形成的思考方式,决定一个人对待问题或事物的认知、看法与观点,以及处理问题的行动方式与逻辑。“00后”群体的数字化生存方式直接影响并塑造了他们特有的思维模式。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开放性社会环境之中,“00后”群体自小便处于现实生存与数字化生存合二为一的生存状态之中,兼具现实社会真实身份与多重数字(虚拟)身份的整合性特征。他们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数字技术或信息技术,自由自主地在数字空间或互联网平台求知、探索、交往与娱乐,去验证、思考与践行在现实社会空间中所学到的知识与观念;同样,他们也会将现实社会空间中的一些困惑与迷思迁移到网络空间,去探讨、去找寻相应的答案。因此,“00后”群体的社会化具有数字时代的特征,呈现出线上线下交互影响的复杂性。
作为网络原住民的“00后”群体从小就具有获取更多信息与知识的能力,掌握网络空间多维搜索、验证观念与信息的方法与手段。据《第一财经》杂志发起的“00后新主张”大调查数据,在获取学习新技能的途径方面,“00后”群体中线上搜索相关知识的文字、视频、音频的占76.66%,订阅公众号、专业领域网红、UP主的占66.76%,线上网课学习的占62.92%,看书学习的占65.32%,线下报名参加培训班的占21.33%,向熟人请教的占34.01%,其他占0.77%。①可见,他们从网络上学习与获得信息的占比远远大于在现实社会中的学习与获得。相比其他代际,“00后”群体思维边界的拓展性更强,也更加见多识广,更容易受到互联网络弱关系的影响,而现实强关系的影响相对减弱,他们的认知与思维模式出现了多元化、自主化与分散化的特征,即出现了自我中心式的碎片化、相关性认知与思维模式。他们会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所关注的事件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与传播;更加注重数字空间或网络平台上自己观点与相关信息的点击率与关注度,建构和参与符合自己兴趣、爱好与需要的网络圈群;他们的交往可以超越时空,甚至可以同时同步参与不同圈群的互动。这不仅是他们获取信息、求取共识的方式,更是他们数字化生存的日常模式。
“00后”的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特征。随着大数据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相关性思维正在被大数据技术不断强化。因为大数据具有筛选与分类信息的独特优势,主要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与挖掘,根据用户爱好与兴趣推送相关性的数据与信息,“重视相关性而非因果性,成为大数据时代人类思维模式的革命性变化”。②相关性思维使“00后”群体更加关注事情、事件、观点的相关性特质,并且使他们接受的同质化信息不断叠加,而异质化信息则不断淡出视野,相关信息背后的因果关系也自然容易被他们所忽略。相关性思维是大数据时代的主导性思维,是一种扫描式分类思维。相关性思维会强化事件或事实证据的充分性,但是无法真正让人们了解这些相关信息背后的深层原因与逻辑,容易形成共性的思维特征,即“00后”群体相关性思维增强,但因果关系思维相对减弱,呈现出思维有广度但深度不足、思维关联性强但系统性不够的特点。同时,相关性信息增多,也容易使“00后”群体卷入网络热点事件,成为炒作信息的主体或者成为被炒作的对象,如有关“00后”青年整顿职场等信息的集聚传播,就容易引发他们的关注与参与。
开放、多维、自主、相关的思维模式塑造了“00后”群体对待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行为范式,容易使其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式的论证与交往,表现出较强的行为自主性特征。他们善于运用更多相关性的信息证据来证明自己观念与行动的可靠性、合理性和正当性,而且这种相关性信息证据更多是从数字空间或网络平台搜索寻找生成,只要有足够多的人与自己观点一致、行为相似,就可以在网络空间围绕同质化信息进行更多的互动、分享与交流。很多“00后”不会在意到底有多少人与自己观点不同,而更在意有多少人与自己观点一致、感受相同、体验相似。所以在现实生活空间中,他们可能弱化与他人的交往,出现群体性孤独现象并享受这种孤独,因为现实中有没有和自己观点行为一致的人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网络空间能够找寻到与自己观点行为一致的同行者。
正因如此,“00后”群体的人际交往是立体的、线上线下交互的,平等与趋同性较强。这种交往会因为综合应用文字、语音、视频、图片、表情包等交往符号而变得更为生动直观。这也是“00后”青年整顿职场豆瓣实践小组活跃、知乎跟帖众多的缘由所在,这是他们自我认同、自我肯定、自我表现的方式,也是数字化时代他们聚合共享的一种呈现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