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周期管理的理念、特征与实践进路
作者 余少祥
发表于 2023年9月

【关键词】全周期管理 系统思维 全局意识 干部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全周期”也称“全生命周期”,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理念,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每项工作的过程性和周期性问题,通过全要素管控和统筹整合,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總结的全方位、全流程闭环管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放管服”改革、反腐败斗争、人口老龄化、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卫生与健康治理等诸多领域工作,提出要运用“全周期”理念把握其内在发展规律,统筹协调工作的周期性、阶段性特点,推动各项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学习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周期”的重要论述和工作方法,有助于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全周期管理理念是一种治理的建构和重构

全周期管理理念的缘起和延伸。全周期管理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旨在将产品的生命周期细分为导入、成长、成熟、衰退等阶段,以确保整个体系形成有机闭环,实现环环相扣、协同配合、高效运转。全周期管理方法是现代管理学的一把新钥匙。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这是中央首次将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到空前高度,并赋予更深刻广大的内涵,体现了我们党对国家治理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当前,全周期管理理念已向全领域延伸,尤其是在治理腐败、应对突发事件、疫情防控、城乡社会治理等领域,形成了有效层级化管理和有效监督,取得了很大成效,一度被评为2022年度“十大反腐热词”(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联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推出)。

全周期管理理念的本质。全周期管理理念重视从结构要素、系统功能、决策机制、运行过程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统筹和全方位整合,使系统在层级上更加明确,管理效能更加凸显。全周期管理要求时刻关注过程的进展、周期的变化,涵盖问题研判、资源动员、行动处置、监督反馈、应激管理、总结提升的全链条,需要管理者摒弃“各自为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局部应对做法,对各种负面影响秉持“预防为主、事先化解”的应对原则,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其实质是将“治理”视作参照更久远时间和更广泛空间的资源、要素的动态调配,以更好地统筹常态治理与非常态治理。这就意味着其治理布局更加清晰、治理层次更加合理、治理界线更加明确、治理效能更加显著,因此是一种治理的建构和重构,对提高主体民主、科学和依法治理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周期管理的主要特征和优势

管理的全面性。全周期管理注重管理过程的全方位和全流程,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就是“用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所谓全面,是指把握事情的全部过程和全局,在管理上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既不忽视每一个阶段和环节,也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和漏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2020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同年11月,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他再次指示,要“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出发来谋划设计改革”。

本文刊登于《人民论坛》2023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