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互联网平台 股票市值 平台经济 监管
【中图分类号】F112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平台,也称为数字平台,是数字经济最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在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和美国是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国家,中美数字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体现在大型互联网平台的规模。
中美互联网平台差距的关键指标与影响因素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较快、成就显著,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但中美数字经济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大型互联网平台的差距逐渐拉大。中美大型互联网平台在多个关键指标上存在明显差距:一是规模和市值差距。2021年是中美大型互联网平台市值差距拉大的关键年份,中美两国都对互联网平台加强了监管,但两国平台企业的股价反应“冰火两重天”。二是平台核心技术差距。英美是数字技术先行者,美国引领核心技术的发展方向。我国是后发国家,数字技术创新已取得难能可贵的成绩,跟跑加快、并跑增多、领跑涌现,但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发展的基础支撑差距。云计算是产业互联网的基石,我国的云市场仍处于培育期。全球数字基础设施正加速从传统IT架构向云基础设施迁移,2020年云基础设施投资占IT投资的比重超过50%,但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为193.8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公有云市场规模的10.8%,占全球的6.5%。四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差距。美国是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双腿跑”,我国则是消费互联网一枝独秀的“单脚跳”,产业互联网刚刚起步。中国大型互联网平台以C端消费互联网模式为主,选择了消费互联网横向扩张为主的流量经济发展模式,平台功能重叠,变现需求强烈。无论是粉丝经济、社交网络、直播视频,还是小程序等模式,最终都走向了带货模式,即流量变现。美国的互联网平台更重视服务传统产业。产业互联网的优势更能体现在细分领域,在各垂直行业(如医疗、零售、物流、餐饮等)和业务领域(如HR、IT管理、财务、CRM、协同管理等)都能孕育出若干专业小巨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市场格局。
2018-2021年,是中美大型互联网平台差距拉大的主要时间段,背后的原因既与我国互联网平台发展模式密切相关,也有监管方式的因素,还有国际环境的影响。
第一,中美互联网平台最大差别是全球化和本土化。为什么美国平台存量竞争问题不突出?因为美国是全球市场,中国主要是本土市场。美国公司天然是国际化公司,面向全球提供服务。我国多数互联网公司主要服务华人市场。全球化和本地化的差异,导致中美平台经济的天花板是不同的。本土化的中国互联网平台,由于语言文化障碍和其他一些政策原因,难以进入欧美国家市场。中美互联网平台全球化和本地化的差异,也导致平台之间的差距拉大。在资本市场中,全球市场和单国市场的估值是不同的。中国平台企业主要讲的是中国故事,是中国市场,不是全球市场,是一国估值;美国平台讲的是全球故事,是全球估值。
第二,中美互联网平台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有差异。美国互联网平台注重技术创新和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数字经济的历次技术革命其源头几乎都可以追溯到美国,当前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和主要的应用软件,美国企业都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商业模式上,欧美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上,这使得它们在很多难以赚快钱的领域(如工业、农业等),反而率先普及了数字化。我国互联网平台主要依靠市场规模,而不是技术,在消费互联网领域争夺流量。中国平台经济发展遵循了以下逻辑:数字人口红利耗尽—平台存量竞争—中小企业与用户不满—形成负面舆论潮—政府注意到民意变化—监管风暴。比如,在交易服务类平台中,存在通过刷流量、刷评价、货不对板、发布虚假信息、店大欺客、到店无房、流量造假、虚假宣传等“流量乱象”。从专利数量来看,我国大型互联网平台比起欧美同行并不逊色,但我们的专利几乎都是应用层面的,而在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我国互联网平台目前这种发展模式存在脆弱性,一旦外部环境有变,就会受到巨大影響。
第三,中美互联网平台的产业竞争逻辑不同。虽然中美互联网巨头几乎都是利用平台模式做大的,但中美两国的平台竞争逻辑存在很大差异。美国平台的垄断逻辑,是行业的垂直深耕,在一个行业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走专业化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