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弹药:令人生畏的战场利器
作者 张翚 尚鸿博 白海慧
发表于 2023年9月

近年来,形形色色的集束弹药在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频频“亮相”,巨大的杀伤破坏力震撼了人们的精神,惨烈的战争场面刺激了人们的神经。随着乌克兰危机双方对抗的加剧,关于集束弹药的新闻热度飙升,再次引发世人对这种战场利器的高度关注。

集束弹药是指在运载弹或容器内装有若干爆炸性子弹的弹药,运载弹或容器被称为母弹或布撒器。由于集束弹药在攻击大面积目标时毁伤效率极高,因此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就深受各国军队青睐。目前,美、俄等军事强国都大量装备集束弹药。集束弹药从何而来?怎样分类?优势何在?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请看解读。

“蝴蝶炸弹”横空出世,集束弹药迅猛发展

第一次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的集束弹药,是二战初期德国的SD-2反步兵杀爆弹。这种炸弹从飞机上投下后,两瓣外壳张开,旋转下降,酷似一只蝴蝶,因而又被称为“蝴蝶炸弹”。1940年,德国向英国格雷姆斯比港口投掷了上千枚蝴蝶炸弹,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且未爆弹清除困难,防不胜防,令英国民众长时间生活在恐惧中。此后,集束弹药引起各国军方高度重视并频频使用。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地投下大量集束弹药。80年代,苏联在阿富汗大量使用集束弹药。1991年海湾战争、1999年科索沃战争、2001年“反恐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包括以色列与黎巴嫩、巴勒斯坦的多次冲突、叙利亚战争、纳卡冲突等,都使用了多种集束弹药。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集束弹药不仅威力更大,种类也更多更全。根据投射装置或平台的不同,集束弹药可以分为航空集束弹药、火炮∕火箭发射集束弹药、导弹投射集束弹药三大类。

航空集束弹药的集束方式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是捆扎式,将多颗小炸弹按一定方式排列捆扎在一起,挂在机翼或机腹下,如苏联早期的RBS-100航空炸弹,由3枚重量33千克的小型杀伤炸弹组合而成,是一种相对原始的集束炸弹形式,称其为炸弹集束似乎更准确。第二种是弹箱式,将许多小炸弹装入一个弹箱内。弹箱又分两种:一次性的和多次使用的。一次性使用的弹箱从飞机上投下后,降至预定高度,在空爆装药作用下解体,抛撒出箱内子炸弹,如美国在科索沃战争中使用的石墨炸弹,由弹箱和子弹药构成,每个弹箱装填200枚形同易拉罐的子弹药,内装少许炸药和大量石墨纤维,子弹药引爆向周围抛出大片大片的石墨纤维,乌云般飘浮在空中,瘫痪对手的供电系统,造成大面积停电,这就是典型的集束炸弹形式。多次使用的弹箱不空投,作战时只从弹箱中抛出子弹药,飞机返航后可重新装弹,如英国的JP-233低空攻击系统,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英军用其摧毁了马岛的机场跑道,阻止了阿根廷空军使用机场,JP-233就是典型的可重复使用布撒器形式。

本文刊登于《军事文摘》2023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