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嵌瓷,屋顶艺术
作者 曾正伟
发表于 2023年9月

潮州人的屋顶上,总会布设一种名叫嵌瓷的工艺品。潮州嵌瓷是潮汕地区极富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是潮州人民长期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在潮州嵌瓷的制作过程中,人们先用纸灰泥堆塑出物体的雏形,然后将彩釉瓷片切割成大小不等的碎瓷片,并将这些瓷片的形状、大小和颜色逐一搭配,用平嵌、浮嵌、立体嵌等手法将瓷片插嵌于纸灰泥雏形上,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或立体画屏。

潮州嵌瓷发端于明代万历年间,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所用的瓷片可以是正品,也可以是废品,一般用废品比较经济,正所谓变废为宝。潮州嵌瓷常用于庙宇、祠堂和民居建筑,是潮州历史文化的集中表现。要想读懂潮州嵌瓷,人们可从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看潮州嵌瓷的造型。嵌瓷的造型多取材于戏曲人物、飞禽走兽或植物,分别布设于屋顶的不同位置。一般来讲,潮州人民多在屋脊上布设双龙、双凤、麒麟或松鹤等神兽瑞禽,一来象征好事成双,双喜临门,二来显得气势恢宏,寓动于静。屋脊的垂带尾饰往往以戏曲或历史人物为主,这些人物多取材于《封神榜》《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八仙过海》《二十四孝》等典籍。

本文刊登于《知识窗》2023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