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嗦嗦
作者 丁东
发表于 2023年9月

苏轼诗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其实,比鸭子先知水暖、比河豚更早上市的是“潜伏”在水里的螺蛳。那些青如翡翠、外壳薄而亮泽、成人拇指头大、状如玲珑宝塔的新鲜螺蛳,和河豚、鳜鱼、刀鱼、香椿、嫩笋等一样,是人们口中的时令美食。

许多“资深吃货”都知晓“明前螺,赛肥鹅”这句俗语。所谓“明前螺”,并非螺蛳的某一具体品种,而是指清明前这段时间的螺蛳。因二月份的螺蛳肉未长厚实,稀松浅瘦,三月份的螺蛳肉质肥美鲜嫩,且韧而不老,清明后的螺蛳开始繁殖,尾部有“籽”(小螺蛳),吃起来碜牙,口感较差,故而民间有“明前螺,赛肥鹅”之说。

不过,必须科普一个知识点:我们俗称的“螺蛳”,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螺蛳,而是田螺的统称。田螺有上百个品种,螺蛳只是其中之一。正儿八经的螺蛳仅出现在云南的高原湖泊里,它们和东北田螺一起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们俗称的“螺蛳”,指的是田螺中锥尾突出、“屁股”较尖的圆田螺和环棱螺等品种。

在江南水乡,螺蛳是极其普通的东西。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春天到了,家前屋后的小河、浅水湖泊,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有螺蛳。

本文刊登于《知识窗》2023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