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北京北方长城防线的南移
作者 唐晓峰
发表于 2023年9月

北京地区的北方地带,战国时期的燕国始创长城。《史记》中记载:“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至秦代,燕长城继续被利用,故这一长城被连称燕秦长城。经考古学考察与研究,燕秦长城遗址尚存,大致在今内蒙古多伦、河北围场、内蒙古赤峰、敖汉一线。从自然地理特征来看,燕秦长城的位置,是设在了燕山山地的北部,也有在燕山山地与坝上高原的交接处。总的形势是,燕山山地基本被包括在了长城之内。

此期间的蓟城(今北京城前身),距离长城较远,且隔以一系列郡县。燕国始设五郡,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一字排开,在蓟城的北面。这些郡县是长城守卫责任的直接承担者,或者说,是长城防御体系的实际组成部分。蓟城则并不直接属于长城防御体系。例如在汉代,蓟城常为封王驻地,这些封王并不是长城防线守军的指挥者。长城防线的战斗,由一批以郡太守为代表的朝廷命官及特派的将军率领。这一点对于理解当时的蓟城历史地理特征极为关键。

到北魏时期,其与北方柔然的对立防线也是偏于大北方。西段是重点段落,即以六镇为代表的防线,这六镇自西而东是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