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与澜沧江
作者 杨馨宇
发表于 2023年9月

奔腾于横断山区的六条大江之中,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最终汇于长江,滚滚向东而去。而最西边的怒江与澜沧江,因为横断山脉南北走向的山势,没有汇入长江水系,而是一路向南流淌,最终流出国境,使得怒江成为了缅甸最重要的河流,澜沧江则发展成为湄公河。江水潺潺,滋润着中南半岛的广袤平原。

怒江,穿行于伯舒拉岭-高黎贡山,他念他翁山-怒山之间,约300千米的河道被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夹峙,谷底到山巅的高差可达2000~3000米,这里是怒江大峡谷,峡谷内河床最窄处仅有几十米,江水奔腾着咆哮而过,声音震耳欲聋,响彻山谷。当地的怒族称这条大江为“阿怒日美”,“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稱,“日美”汉译为江,含义为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故名怒江。

而与怒江隔他念他翁山-怒山相望的澜沧江,谷底与山巅的高差,丝毫不比怒江逊色,这里的最高差甚至超过4700米。江水湍急,两岸山高谷深,岩石壁立,危险至极。

这两条从雪域高原相伴奔流的大江,彼此水平距离并不遥远,千万年来隔高岩与危崖相望,绘就了三江并流地区灿烂的人文光辉。

天上之水,冰雪寻踪澜沧江与怒江发源地

在滇西北向青藏高原腹地延伸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区,澜沧江与怒江在高黎贡山、怒山、云岭中并行穿越,两条大江最近的距离甚至只有19千米。江水奔腾而过的巨响久久回荡在谷底,猛烈的峡谷风无时不在剥蚀着早已松动的危岩。澜沧江与怒江,都给人以险峻壮阔之感,但谁又能想象,澜沧江和怒江的风姿其实并不是只有这一种。

澜沧江、怒江都发源于唐古拉山,也都因为横断山脉南北走向的山势影响,成为了横断六江中流出国门的两条大江。右页上图为澜沧江,下图为怒江。

可可西里无人区边缘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冻云紧锁,天幕低垂。一条名为扎曲的河流冲刷着冻土层,雕刻着杂多草原的样貌,这条河流是澜沧江上源,而澜沧江干流源头就是扎曲河的扎阿曲,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的采莫赛东部。这片最为接近澜沧江正源的草原上,蜿蜒流淌的扎曲河并不孤独,星罗棋布的高原湖泊散落在低山之间,这是青海高原极富代表性的景观,褐色的山体表面被植被所覆盖,虽说算不上茂盛,但的确印证着这里牧区的身份。

澜沧江所流经的玉树州杂多县区域,康巴藏族占据了当地藏族人口的绝大部分,这里将玉树牧区的康巴风情演绎到了极致。这些逐水草而居的康巴藏族牧民或许不知道这条日夜相伴的河流,最终会以4880千米的长度位居世界长河名录的第十位,但是在河道旁不时出现的玛尼堆和牛头碑,都说明这些爱憎分明的康巴人世代景仰着这条从唐古拉山顽强冲出来的水源。

当澜沧江流经杂多县东南部的昂赛乡后,便意味着这条大江正式离开了发源地唐古拉山,径直闯入了地形复杂的大横断山区。进入昂赛峡谷中的澜沧江干流一改草原上的宁静温和,低吼着,恍若飞行一般从赭红色的峭壁旁穿行而过。澜沧江上游部分带着奔放、坚韧与豪迈之姿,冲破横断山区的重重阻碍,一路向南奔腾,最终汇入遥远的南中国海。

与发源于唐古拉山东北山麓的澜沧江不同,怒江的正源位于唐古拉山主峰南麓的吉热拍格。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