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宁地处浙江南部,是中国唯一一个畲族自治县。
畲族起源于广东潮州凤凰山,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畲民先后迁向大江南北,到达福建和浙江等地。明末清初,特别是清朝“三藩之乱”后,大量的畲民迁入景宁。他们深居高山之中,自称“山哈”(意为居住在山里的客人),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在民族融合的今天,景宁的畲民们依然保留着独特的语言、婚嫁、信仰、祭祀、山歌等风俗民情,尤其是民族服饰极具特色,以“凤凰”作为主要图腾。
穿在身上的凤凰远古性崇拜与文化认同
当你在景宁县的大街小巷上随意行走,扑面而来的尽是“凤凰”——以凤凰命名的街区、广场、学校、廊桥、酒店、超市、商店,比比皆是;路口矗立着巨大的凤凰雕塑,卡通凤凰路灯、屋顶上翘起的凤尾,随处可见;就连路上的女子也穿着绣有凤凰的衣裙。在畲族中,女性被誉为凤凰,因此,畲女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时刻,婚礼与葬礼,所穿的服饰都被誉为“凤凰装”。
那么历史上,畲民平常究竟穿什么样的民族服装呢?由于畲族没有文字,人们很难追溯最早的服装形象,只能在方志的只言片语中一瞥惊鸿。在清同治年间的《景宁县志》中,对此有着详实的记载:“男单袷不完,勿衣勿裳;女短裙蔽膝,勿袴勿袜……妇女跣足椎结,断竹为冠,裹以布,布斑斑;饰以珠,珠累累,均为五色椒珠”。
袷,同夹,就是夹衣,汉民普通的衣服。由此可见,畲族男子穿着很简单,以黑、蓝、青为基调,下着裤装,上山干活时打着绑腿。他们的穿着与当地汉族人并没有太大差异,简简单单的粗布夹衣随便往身上一套,为的是上山砍柴灵便,下地干活便捷。畲女的服装则大有不同,短裙刚刚遮住膝,露出小腿部分,即使在今天看来,依旧是相当时髦的打扮。
畲女衣服为右开襟,颜色以黑蓝为主,也有一些青色,还有少量的白色或月白色。与福建等地的畲族女性服饰不一样,景宁畲女的服装上少有大面积的绣花,相对简约,但并不简单。她们喜欢使用一部分刺绣进行点缀,更多的是以织带缝制的方法,将图案装饰在衣领、袖口、衣襟,华而不褥,非常精细。
畲女的刺绣、织带的纹饰花样极多,最具民族意象的是凤凰纹饰。这些凤凰不是成群结队地在布上飞舞,也不是整只栖息在衣料上,而是似像非像,以写意的形态展现,有着中国山水画留白的意境,让人们对凤凰充满想象。
“凤凰装”在畲族服装中最为高贵,以红色、蓝色为主,与普通畲族服饰最大的区别在于花色,凤凰装可以说是满工(绣满纹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