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皇帝驾崩 后宫佳丽三千都去了哪里?
作者 青衣
发表于 2023年9月

古代皇帝坐拥“后宫佳丽三千人”,令人艳羡。在外界看来,后宫佳丽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妻妾,享尽荣华富贵,居于古代女性的最高层。但实际上,这些妃嫔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困扰。

一入宫门深似海,她们被限制在宫廷中,失去了自由和独立,成为了漂亮的金丝雀。除此以外,还时常会卷入前朝后宫的政治斗争之中。

“金丝雀”的命运有的被殉葬,有的被害成人彘

秦汉时期,人们认为死亡并不代表着生命的消失,人的魂魄会在死后继续存在,并承担着某种形式的责任。因此,处理死者事务时应该像对待生者一样,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和关怀。而在诸多祭祀的环节中,“殉葬制度”无疑是最血腥的。古人相信陪葬者可以在阴间继续伺候逝者,这是体现忠义和尽孝的方式。

根据考古资料显示,活人殉葬最普遍的时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殷墟侯家庄商王大墓中有164具殉葬者的骸骨,商王妃妇好墓有16人殉葬,曾侯乙墓有21具殉葬者的尸骸,且全部为年轻女子。

然而,这些活人殉葬的规模,与秦始皇时期相比,都是小巫见大巫。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于沙丘驾崩,秦二世下令让秦始皇后宫中没有生过孩子的妃嫔全部殉葬。

后世考古发现的秦始皇妃嫔墓葬就有近100座,这些殉葬妃嫔尸骨皆有伤痕,能够推断她们生前遭受了非人的对待。殉葬的妃嫔,一般会被赐予白绫或是毒酒等工具自行了断,如果有人想要反抗,就会被活活勒死。更为残忍的是,为了保证殉葬嫔妃肉体不腐,她们还被强行灌下水银。即便是当时地位最高的后妃,都未能逃过殉葬的命运。

汉代以后,殉葬制度慢慢被取消,后宫妃嫔因为地位不同,结局也各不相同。先帝驾崩,新皇登基。先帝的皇后往往被封为皇太后,妃嫔则不同,如果诞育了新皇,她可能被尊为皇太后或皇太妃;所生皇子封王,她就可以成为王国太妃。另一种情况是,先帝驾崩以后,有子嗣的妃嫔可以被外放出宫,投奔自己的儿子。比如刘邦死后,他的侍妾薄姬,就去了她儿子代王刘恒的封地。薄姬是幸运的,代王刘恒不久便成为了汉朝皇帝,她也就成为了皇太后。

而刘邦的另一位宠妾戚夫人就要惨得多。戚夫人生子,被吕后忌惮,害怕她的儿子会威胁太子之位。刘邦死后,吕后便派人毒死她的儿子赵王刘如意,戚夫人则是被吕后砍断手足、挖去双眼,强灌哑药,熏聋双耳,被残害折磨成了没有人形的“彘”,最终惨死在厕所。

从汉朝到宋朝,都很少再出现大规模的后妃殉葬。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