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现代化中的文化继受与新生
作者 管森
发表于 2023年9月

当谈及现代化、“东亚模式”的时候,不少人都会立刻联想到韩国。时至今日,韩国的现代化仍广受国内外的关注。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韩国一方面继受了传统的儒家文化,另一方面又培育出了具有影响力的“韩流文化”。儒家文化深刻影响着韩国现代化道路进程,也是其现代化有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重要原因;“韩流文化”的盛行则带动了韩国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升级,并展示了一种发挥国家“软实力”的路径。

韩国现代化与多元文化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韩国实现了外向型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了所谓的“汉江奇迹”。伴隨着经济的增长,韩国国家社会形态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并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更是让世界重新认识了韩国—一个经济发达、文化自信的现代化国家。但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也有些不容忽视的事实。例如,韩国政府为了汉城奥运会期间的市容整洁而驱赶了大量贫困住户和流浪汉;此时的韩国仍处在威权政体转型的过程中,民众依然在为民主化进行着不懈努力。可以说,其政治、文化等方面同高速发展的经济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尽管历经坎坷,韩国政治还是在1990年代逐渐实现了民主化、制度化的转型。在韩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既有各类文化或促进或阻碍着现代化的发展,也有颇具影响力的新兴文化被培育出来。可以说,韩国的现代化是伴随着多元文化而行的。

纵观韩国社会中的各式文化构成,其在朝鲜王朝时代多倾向于学习中国的儒家文化,这深刻影响了统治阶层的政治理念及实践模式。对于儒家文化的长期继承与发展,使得儒家文化深深扎根于朝鲜半岛,也使其成为韩国基层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不少研究都认为儒家文化是韩国现代经济起飞的根基,也是“东亚模式”得以成功的一点要因。

身处儒家文化圈内的韩国,其信奉各类宗教的人口不在少数。据韩联社报道,2017年韩国宗教人口占总人口的46.6%,其中基督教为主流,占总人口比例的20.3%;其他人口主要信奉佛教和天主教,此外还有主流宗教外的其他各类教派。而2017年日本信奉基督教的人口约占总信众人数的0.01%。简言之,韩国基督教的人口比例远超于其周边的儒家文化圈国家。这种人数比例证实了西方基督文化占据韩国社会多元文化中的一席之地。韩国基督文化能够盛行,也建立在其现代化所带来的丰富物质基础上。

此外,以美式文化为主导的西方文化也给韩国带来了强调个性、享乐主义等文化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韩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韩国当代的许多流行文化就是建立在美国流行文化的基础上,如美国的嘻哈说唱、街舞等。伴随着文化的多元发展,文化工业也会选择去迎合不同的群体。韩国的Mnet电视台在2012年就推出了专门选拔嘻哈说唱歌手的节目Show Me The Money(《给我钱》),在韩国年轻人中很受欢迎;在2021年的第十季节目中,制作组承诺冠军将获得包括奖金、商业资源等在内的约3亿韩元奖励。韩国在继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同时,也与现代西方文化进行融合并培育出了新的本土流行文化。

韩国现代化的继受:儒家文化

儒学产生后,很早就传入了包括古代朝鲜在内的东方诸国,在当地长期发挥影响的同时也被逐步本土化、民族化。尤其是朝鲜李氏王朝时期,更是儒家文化本土化的鼎盛时期。李氏王朝期间的儒学由对程朱理学的介绍与应用,转向独立的理论研究,相继出现了不同的学术流派,形成朝鲜朱子学、阳明学等独立的理论体系。随着儒学的长足发展,儒学在朝鲜的地位日益巩固并逐渐内化为其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江华条约》(1876)签订以后,朝鲜国门大开,西方文化不断涌入,包括日本统治时期进行的“皇民教化运动”,但是儒家文化在朝鲜民众心中早已根深蒂固,朝鲜人民也一直在进行着抗争复国运动。有学者评价:“朝鲜半岛的现代史,就是朝鲜半岛民众在儒家思想的鼓舞下抗击日本殖民者的反抗史。”“二战”后,随着美军进驻韩国,带来了美式价值观和文化。

本文刊登于《世界文化》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