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十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基本成就和基本经验
作者 何弘
发表于 2023年9月

中国网络文学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不论是主张“平台起源说”把1996年“金庸客栈”或1997年“榕树下”等平台的创办作为起点,还是主张“代表作起源说”把1997年罗森创作《风姿物语》或1998年痞子蔡创作《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作为起点,或者是主张“现象源说”把1998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走红作为起点,以及主張综合多种因素考量的“多起源说”等,从哪种观点看,中国网络文学发展都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

中国网络文学诞生之后,经过四五年的探索,到2003年开始形成VIP付费阅读模式,为商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至2008年“盛大文学”公司成立,网络文学进入资本主导的发展时期,以惊人速度爆发式增长。这个时期的网络文学基本处于自然生长状态,作品普遍呈现出“快”“长”“爽”的特点,这使网络文学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三俗”倾向、质量总体偏低成为长期存在的问题。因此,此一时期的网络文学总体上可以概括为“野蛮生长、泥沙俱下、良莠不齐”。

党的十八大以后,网络文学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专门就网络文学做出重要论述,为网络文学发展和网络文学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大以后,中国作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有关部门延长工作手臂、扩大覆盖范围,加强对网络作家的团结引导,使网络作家的责任感、使命意识不断增强,网络文学步入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大会报告对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成就与宝贵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与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相呼应的网络文学,基本成就和经验同样需要总结。2022年,不少网络文学专家撰文盘点网络文学新时代十年取得的成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也专门在《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①中设置了“新时代十年网络文学发展的基本成就和基本经验”部分。在主持《蓝皮书》起草工作的过程中,我对此一问题进行了较多的思考。《蓝皮书》受篇幅所限,只是对新时代十年网络文学发展的基本成就和基本经验做了极为简要的概括,下面我想结合个人的思考,对此做些更全面的阐述。

一、新时代十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基本成就

新时代十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主流化、精品化进程加快,网络作家积极传播正能量,现实题材创作不仅数量大幅增长,质量也稳步提高;行业发展从以文本阅读为主向建立全IP生态链转型,网络文学对文化产业的内容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网文出海规模持续扩大,出海形式更加多样,路径更为丰富,网络文学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亮丽名片;网络文学理论评论受到文化领导管理部门、高校、研究机构和网文行业的高度重视,引导创作的作用更加突出;网络作家队伍日益发展壮大,组织建设持续加强,对网络作家的吸引力、凝聚力显著增强。

(一)网络文学进入主流化、精品化发展新阶段

网络文学前期的发展,资本的推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导致“三俗”问题突出,有些作品甚至存在价值观偏差,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和不良亚文化等错误倾向时有出现,类型化发展使同质化、模式化严重,作品总体质量不高。新时代十年,特别是近5年来,经过正确引导,过去长期困扰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些问题逐步得以纠正、改善,网络文学发展更趋健康有序。

资本主导下的网络文学,走的是类型化的发展路子,幻想、历史和言情是三种主要的大类型,在网络文学创作中占比较大。

幻想类作品包括玄幻、奇幻、武侠、仙侠、异能等,以想象力的张扬和创作手法的创新受到广泛关注。幻想类作品基本的故事模式是小人物的逆袭,通常是出身卑微的小人物因某种奇缘而功力爆长,从原本的废柴一跃成为修行天才,并在战斗中快速崛起,终至成“仙”成“神”。这样的故事模式,底层逻辑通常是强者为王的思想和丛林法则。这类以小人物逆袭为基本主题的作品,较好地满足了底层读者朴素的人生想象,因而广受喜爱。但也因此使作品过度追求“爽感”,人文关怀、理性思考、思想深度、情感表达不足,思想性和艺术性不高,故事发展的内在逻辑难以自洽,高度模式化。经过正确引导,新时代网络文学有了很大改观,幻想类作品在保持其自身特点的同时,自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重传播正能量,思想内涵、艺术品质都有大幅度提高。中华上古神话、民间传说等成为网络作家重要的创作资源和灵感来源,以网络文学独特的方式实现新的表达。

历史题材是网络文学创作的另一主要类型,过去主要采用戏说、穿越、架空等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调侃的态度对待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过分夸大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随意改变历史走向及潜在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等。通过加强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引导,网络作家逐渐树立起唯物史观,戏说的成分逐渐减少,正面描写历史的作品越来越多。

言情小说在网络文学创作中占比较大,尤其受女性读者的喜爱。言情小说大体分为现代言情即“现言”和古代言情即“古言”两大类。这类作品最大的问题是,爱情大于一切,所有人做的所有事似乎只有恋爱,别无他事。这类作品常常无视生活实际,按套路凭空编造,为博眼球虚构离奇故事情节,存在认知和道德伦理偏差,一些“古言”作品把重大历史事件的决定因素归结为爱情的作用,鼓吹“爱情决定论”,甚至以此为反面人物翻案、抹黑英雄人物,更有一些描写诸如“耽美”“虐恋”等不良亚文化的作品对青少年读者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经过正确引导,言情类作品不再简单张扬爱情至上,而是把个人情感放在事业、社会、民族、国家的大背景下进行书写,表现时代与社会的变迁,讴歌女性的自立自强、事业奋斗、家国情怀、美好情感等,作品的广度和深度等都大大提高。

新时代十年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成就,是改变了过去远离现实、作品集中在幻想神怪和言情历史等领域的状况,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把目光投向社会现实,积极创作反映新时代的作品。目前网络文学已经累计有超过150万部现实题材作品,尽管与幻想、历史、言情等类型相比总体数量仍然偏低,但增速却大有超越,作品主题和叙事视角也更加多元。结合党和国家重大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网络作家积极创作重大现实题材作品,“工业强国流”“大国重器流”成为创作热点,涌现了《大江大河》《大国重工》《复兴之路》《浩荡》《重卡雄风》《何日请长缨》等优秀作品。科技创新成为表现重点,如《北斗星辰》《南北通途》等都是此类作品的代表。《朝阳警事》《写给鼹鼠先生的情书》等则着重描写“基层英雄”,《全职妈妈向前冲》《糖婚》等则着重描写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家庭日常生活,表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等。

科幻题材新作频出,形成创作热潮,是近年来网络文学发展的另一成就。目前,网络文学现存科幻题材作品超过150万部,科幻设定成为流行元素,在多种类型的创作中形成潮流。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速,向人们展现出全新的宇宙图景,人们对自身、宇宙内在秘密及可能性探究的愿望越发强烈。

本文刊登于《南方文坛》2023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