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是职场中的一把枷锁,内耗自己也为难别人
作者 刘文兴 王海江 车玉洁 陈思源
发表于 2023年9月

编者按:

完美主义在职场中是利器还是枷锁?如何充分激发完美主义在职场情境中的积极效应,抑制其消极影响?一项发表在《珞珈管理评论》上的研究述评指出,完美主义对现代企业而言既有利刃之面,又有刀钝之势:完美主义员工会积极投入工作,提升创新绩效,主动帮助同事,协助组织改善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完美主义员工容易杞人忧天,情绪崩溃,难以表现出持续高水平的工作绩效,还存在沟通合作方面的障碍。剖析完美主义的积极面,揭露完美主义的破坏面,有助于组织正确管理完美主义员工。

职场完美主义,是美酒是毒药?

“你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许多应试者都会给出一个明贬暗褒的答案,例如“我”有点完美主义。“身材完美主义”“成绩完美主义”“爱情完美主义”“时间完美主义”等等,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不乏完美主义的化身。

稻盛和夫在《干法》一书中写道:“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哪怕99%都很顺利,但只要最后的1%因疏忽而出了问题,前面所有的努力都会前功尽弃,材料费、加工费、电费不说,前面各道工序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智慧……也都全部泡汤。不管多么细小的工作都要用心去做,投入100%的力量。正是因为贯彻了这样的‘完美主义’,才使京瓷在不断创造新产品的同时,获得了持续的成长和发展”。

在电影《黑天鹅》中,女主角尼娜作为资深芭蕾舞演员,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为了芭蕾,她可以牺牲一切,比如说爱情、欲望和自我,硬生生地把自己逼成了精神分裂,最终与《天鹅湖》里的黑天鹅融为一体,成功地将自己杀死在了舞台上,只为了那一句——“It is perfect!”

那么,究竟什么是完美主义?对于现代企业和员工,职场完美主义是敌还是友?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完美主义结构演变的过程及其运用的测量工具。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不断精简提炼,使完美主义的内涵整体上经历了从单维结构到多维结构的转变。

其中,单维完美主义将完美主义视作心理病症的亚类型,是一种缺乏适应性的纯粹消极的人格,总是具有病态性和破坏性。二维完美主义观认为完美主义同时具备积极面和消极面。多维完美主义则跳出积极/消极的分类框架,从其他视角来解析完美主义。在实证应用中,完美主义主要通过量表来测量,不同的完美主义结构对应不同的测量量表,如表 1所示。

其次,许多学者对完美主义也有不同的理解。

奥地利心理学家Alfred Adler认为,完美主义是个体为了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不断发展自我的内在本质性动力,是人类的“朋友”。完美主义者会对自己或他人提出超过情境需要的高要求。

20世纪90年代,精神分析学家Horney认为完美主义是必须接受心理干预治疗的精神缺陷,是人类的“敌人”。

Curran等学者2017年的一项元分析表明,具有完美主义特质的个体正逐年增多。随着实践深入,完美主义的积极作用不断被验证,例如积极的完美主义者会追求更多成就,进而促成积极的工作行为和高水平工作绩效。进一步,其多维复杂性也逐渐显现。

无论是对自我还是他人,完美主义者都会设定极高的标准,并对工作做出严苛评估,同时他们也畏惧潜在失败或瑕疵,难以持续性地自我调节。

对于组织和个人而言,或许完美主义虽不是纯粹的朋友,但也不是单纯的敌人,而是亦敌亦友。

完美主义员工有怎样的工作体验?

乔布斯喜欢向人们讲述,他所做的每件漂亮事都有过返工的时候。

本文刊登于《中欧商业评论》2023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