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ESG工作如何做:来自一位中集老将的肺腑之言
发表于 2023年9月

一直以来,在ESG的舆论场里,缺失一个很重要的声音——那就是来自企业管理者对自身实践的述说。说到底,ESG是一个围绕着企业的故事,企业内部的管理者是承接并将之落地的主角。

今年,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起成立的第一届ESG专业委员会里,研究者大都是来自科研机构、“四大”、金融机构及咨询公司。只有一位成员来自企业,那就是李柱文。

作为中集集团可持续发展总监,李柱文2018年正式接手集团的ESG事务。他上任以后的第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集团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牵头撰写集团当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ESG & CSR联合报告)。中集集团是A+H股两地上市公司,较早接受ESG理念,集团董事会和管理层都很支持ESG工作,也对ESG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柱文成了中国第一批汇入ESG大潮的探索者和管理者。如今回想最初的经历,李柱文坦言自己当时是“摸着石头过河,蒙头大胆探索,踩过很多坑,也积攒了不少经验”。而他所经历过的难点,相信很有可能会在很多大型企业管理者的ESG工作中重现。

日前,李柱文就“中国式ESG管理”与《中欧商业评论》分享实干经验,将ESG探索的经验和心路历程予同行者借鉴。以下是他的谈话精选。

让悬浮的ESG落地,首先是争取内部支持

ESG让“商业向善”变得很实在。ESG是企业业务走向企业使命的桥梁。

但从实际来看,很多企业的实际运营和ESG愿景还是两张皮。这两年到外面去参会、做分享,听到好的案例不少,但听到企业高层这样的说法也很多:“既然……提了要求,那就做一下吧。”

“做一下吧”“交交作业”,这种态度是很普遍的。大家都知道ESG重要,但它是个“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领导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各项业绩指标的压力也很大,能够有10%留给ESG已经不错了。ESG对很多企业高层来说,是个压力,是个成本,是个负担。

做ESG,首先要灌溉内部土壤。如何向上获得管理层支持,获得各职能部门支持,以及赢得下属子公司支持,这非常重要。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当时做对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多渠道营造氛围,让管理层对ESG有感知,让管理层“想做”。我准备了很多材料,在不同场合、不同规格的会议上多次讲述ESG内容。我希望让管理层看到:时代变了,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主流,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好的问题。

光自己说没用,我还请我们的高层参与外部峰会、颁奖典礼之类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在场的有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区高管,比如巴斯夫、威立雅、BP、帝斯曼等等。在这些场合,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到,巴斯夫、威立雅这样的企业是如何看待ESG的,是如何部署的。我说一百遍,可能不如这些标杆企业向他们说一遍。

还要有专业支持。我也经常请一些知名学者、行业权威来对大家讲课。再比如,我会请头部咨询公司、“四大”来企业内部讲解ESG和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第二件事,光嘴上说不行,要让内部同事看到实质的东西,要能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务虚。

比如说,要做好研究报告,依托ESG评级和数据对标,展现公司与其他行业头部企业以及行业平均水平的差异。就拿港交所ESG A类环境和B类社会指标来说,一对比,就能看到我们与行业其他企业的差异,比如,“××集团”是每亿元营收排放10吨碳、“××集团”员工培训小时是40小时/年、“××集团”供应商通过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比例90%等等运营绩效。这样反映差距的深度研究报告是管理层希望看到的。对职能部门来说,也为他们提供了改善工作的具体指引。得到大家認可,自然愿意参与ESG工作。

我们都知道,写ESG报告的第一步,是要去梳理关键性议题。这是个排摸“家底”的过程。女性董事比例、知识产权,这对中小企业来说,可能不是最迫切的问题。对它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要工伤,不要因为消防安全被停产,不要因为环保问题被世界500强剔出供应商名单。解决工伤问题,解决消防和环保问题,同样也是ESG。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做。

比如,2021年,全国多个省份的企业面临限电、停电问题。这时候,ESG管理者就可以联合部门做深度调研,搞清公司多少家单位受到影响,可能造成的营收损失有多少,多少家单位有条件安装屋顶光伏发电,能够减少多少成本,能降低多少碳排放,能避免多少运营风险。

这样的项目,既是响应“双碳”,同时,也实实在在支持了运营改善。这就是一个ESG策略落地的过程。

第三件事,是学会提交优秀成绩单,让管理层、各部门和各级子公司“有信心做”。ESG工作要积极争取外部支持,包括获得外部奖项,入选外部优秀案例,得到外部ESG提升,获得外部权威媒体的专题报道等。我记忆深刻的是,2018年、2019年,我们陆续获得外部奖项,集团领导很高兴,也有些惊讶。在此过程中,他们也会觉得,在ESG上投入是值得的。

ESG工作在本质上就是“管长远”。所以,我建议做ESG工作的人把格局打开。不要老想着做自己手头的事情、自己部门的利益。管理者要在各个可持续发展议题上去研究、部署和推动。最终这项任务具体是不是落到自己部门去执行,不那么重要。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烧一把火,然后这把火会转到别人手里,继续燃烧5年、10年。这样思考问题,做ESG管理的人才能越走越远。

咨询、报告编制、报告鉴证,如何用好ESG专业机构提供的服务?

在中国内地,正在开展ESG咨询业务的主要有五类机构,一类是“四大”为首的事务所等金融中介机构,也包括“五大行”的戴德梁行等;第二类是检测认证机构,比如SGS、TUV、BV等;第三类是咨询公司、财关公司、资本市场服务机构,比如商道纵横、他山咨询等等;第四类是律师事务所,例如大成、盈科、泰和泰等;第五类是科研机构,例如部分高校、一些研究院等。

本文刊登于《中欧商业评论》2023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