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继2022年《中欧商业评论》与全球著名的领导力发展机构伟事达(VISTAGE)中国联手发布中国经营者信心指数之后,今年,我们再次以伟事达中国会员企业为调研对象,来自不同行业具有代表性的100位企业经营者及高管完成了问卷采访(以下图表皆来自本次调研统计数据)。此次调研借鉴了伟事达与《华尔街日报》共同推出的美国伟事达CEO信心指数模型。未来伟事达中国和《中欧商业评论》双方将继续开展中国企业经营者年度信心指数调研和发布工作。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中国经济回暖趋势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十多年来最高水平,而新出口订单近两年来首次出现扩张。这份报告显示,服务和建筑活动也进一步扩张。
中国经济的快速回暖,也为世界经济注入信心。近期,多个国际机构纷纷调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全国人大会议开幕会上宣布的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目标被解读为审慎而合理。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过去十年,民营经济在GDP中的占比从50%上升至60%以上,并贡献了五成以上的税收、七成以上的技术成果以及八成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岗位。《中欧商业评论》去年初联合全球著名的私董会教练机构伟事达(VISTAGE)中国首次发布中国企业经营者年度信心指数,对103家民营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64%的经营者认为2022年经营状况将会变好。
但随之而来的疫情反复打乱了美好的预期,当所有人以为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却迎来了现实的无情暴击,信心跌至冰点。
今年,我们再度发布信心指数。好消息是,对于2023年的经营状况,74%的受访者给出了“将会变好”的积极预期,鉴于过去一年的动荡,这一结果并不算意外。
贝佐斯有句名言,乐观是企业家必备的素质。卓越的企业家都是“悲观的乐观主义者”。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经营者的信心与其说是HOPE,不如说是更接近于WISH:前者是对愿望实现有一定信心的希望,多指可以达到的事;后者用于难以实现或达到的事,也可表示祈愿。
对于未来的发展,企业家战略上表示乐观,战术上却十分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