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转型,要练好管理内功
作者 齐卿 石维磊
发表于 2023年9月

编者按:

数字技术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数字经济的核心资产——数据,广泛存在于农业、工业以及新兴的信息技术产业中的各个环节。因此数字化转型,可以在各个行业中的企业展开,并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新动力。在今天,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共识,但如何正确地理解数字化的内涵,如何培养数字化思维,从而有效地开展数字化转型,依然需要企业管理者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

钉钉诞生于2014年,作为一家从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启蒙探索期,一直深度服务至今的科技公司,钉钉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历程,也是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梳理钉钉的实践以及理论思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要掌握的能力。

创立于2014年的钉钉,虽然系出阿里名门,但其团队的前身产品“来往”却在与微信的竞争中折戟。在互联网行业一个产品的失败并不能代表什么,小步快跑的迭代模式,让创始团队开始寻找新的赛道。创始人陈航(花名:无招)带着“来往”团队中的六名研发成员,探索在企业通信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企业管理软件的功能迭代,本质上是服务企业管理的升级。

为了深刻地理解用户在管理上的需求,需要产品研发人员对企业经营的痛点有着非常深刻的感知,深入扎根企业内部,了解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但是前期的反复走访调研,并没有给初期的钉钉团队带来太多有效信息。就在这时,陈航与鑫蜂维的创始人史楠相识。

在遇到陈航之前,史楠经营的公司——康帕斯是一家有着80多名员工的中小企业,此时公司面对的一个难题是,在信息化與数字化交接的时代,市面上大量的管理信息系统聚焦在解决业务场景的信息化,如财务、ERP、CRM系统等。但是对于组织的在线化,却没有相关的系统涉及。尽管当时有eHR(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但大多是静态的员工信息管理,组织本身没有实现在线化。而虽然以微信、QQ为代表的即时通信软件也具有群组管理功能,但这类面向C端消费者的聊天软件,在群组的管理上,是基于个体用户的松散组合,而非基于企业组织架构进行管理。同时,考虑到个人用户的使用场景,C端即时通信软件通常不会对信息发出后是否有效触达接收方进行反馈。这一功能的设计在生活场景中有助于减少使用者尽快回复信息的压力,但是在企业管理场景中,这一设计就显得不够完整。

法约尔提出管理的五项职能分别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在企业级的管理中,信息发出后能否有效触达接收者,是实现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所必需的功能。因此,企业级的即时通信软件在功能上与面向个人用户的软件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与此同时,组织在线化,不仅仅是通过群组将人组织起来,而是需要将组织的架构、职责、角色、权限、分工、协作等功能都可以通过线上工具以流程的形式进行管理。而这一切,在当时的软件市场是一个空白。

既然在C端市场难以突破已有格局,那么换道超车,聚焦企业管理在信息化时代的痛点,实现组织在线化,成为钉钉新的战略选择。

新的赛道:企业组织在线

重新起航的钉钉团队深刻地意识到,要做好企业管理软件,必须深入企业内部,对企业管理有深刻的洞察和理解。因此钉钉在创立之初,就将共创机制深深地刻入自己的管理基因之中。

本文刊登于《中欧商业评论》2023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