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任何时代的商业精英都有突破现实权力结构的冲动。以慈善捐赠影响观念塑造,再以观念推动政治议程,美国财富精英打造的这套“金智复合体”机制(金钱—观念—政治)已经十分成熟。
一个事实是,100年来,美国著名公益基金的高管与政府高官之间有一个“旋转门”,许多管理者/官员在两类组织之间来回任职。直至今天,这个局面依然在持续。而且,相比于传统财富精英对“暗金政治”的指控有所忌惮,科技精英们似乎并不避讳他们的政治抱负。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也更为宏大,更具世界性。
Facebook前总裁肖恩·帕克2015年在《华尔街日报》撰文,认为从数字革命中获得财富的第一代科技巨头应该通过“黑客慈善”來改变世界。他时常引用的一句话是:“政治干预可能看起来有些肮脏,但宏大问题必然触及政治层面。”
另一方面,也正因为在“金智复合体”中,“观念”的影响往往是草蛇灰线,很难捕捉其踪迹。财富精英们的捐赠去向又相对隐秘。这使得从金钱到政治影响的机制变得如同水中捞月——能够隐约看到影像,却难以捉摸其中因果。在微观个人层面,“金智复合体”的故事是如何一步步展开的?

在《硅谷金智复合体及其“自由世界主义”议程》中,学者银培萩展现了一种“金智复合体”的运行机制,并通过对扎克伯格捐赠案例加以佐证。
银培萩也对硅谷精英们的捐赠特质进行了归纳:
技术上,相比于老牌精英资助大学、智库、媒体、司法等机构,侧重于通过塑造价值观来影响政治。硅谷精英更擅长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在互联网竞选、人工智能、元连接、数字货币等传统精英不熟悉的领域“入侵”,打造另类“金智复合体”。
理念上,银培萩将硅谷精英捐赠的特质比拟为“黑客慈善”。这群人并不看重地方性的问题,而是显得更“胸怀世界”,倾向于将主要影响力放在“影响力”和“大问题”上,认为“破坏传统模式并进行创新”很重要。“黑客慈善”高度依赖模型和大数据算法,类型化和简化人类的多元需求。他们很少“怜贫惜弱”,对扶贫、家庭虐待、精神疾病等人类基础需求不感兴趣。相反,他们偏好可量化的、不需要人工干预、不涉及道德判断的问题。
该文原载于《当代亚太》,以下为文章部分内容摘编。
“金智复合体”:通过慈善捐赠影响政治
科技精英在国际政治中的个人影响可借助斯特兰奇的“结构性权力”概念来理解。四种结构性权力中,科技精英呈现生产强、知识,金融弱、安全弱的先天局面。他们凭借两种机制来突破结构限制、施加政治影响:第一种是跨结构转化,也就是将生产与知识的结构性权力横向地向金融、安全结构拓展;第二种是“金智复合体”,即将生产结构和知识结构中的资源用于打造“金智复合体”,以这种比较成熟的政治机制来影响美国和全球治理的政策议程。

在众所周知的“军工复合体”精英政治机制中,科技精英没有优势。但近年来,美国政治出现一种比较显著的“金智复合体”趋势,科技精英在其中的优势很明显。
慈善捐赠最大程度上融合了“金”和“智”的功能,是“金智复合体”机制的集中体现。
理论上,“金智复合体”机制指原本各自独立影响政治的“金钱—政治”和“观念—政治”关系链转变为协同性的“金钱—观念—政治”的三元关系链。这种关系链之所以成立,是因为政策制定者在具体的政策议题上往往有知识盲区或摇摆空间。观念塑造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决策者的态度与政策结果。
然而,知识生产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是高度私有化的,科学研究、政策辩论、精英社交等都需要耗费大量资源。捐赠者为这些活动提供资源,一方面可以影响政策结果;另一方面,以资助观念作为中介,可以隐匿身份、淡化意识形态色彩。如前所述,科技精英的权力在生产和知识结构中表现突出,匹配了“金钱”和“观念”两种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