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耳
作者 余成龙
发表于 2023年9月

“怎么来描述它?”“那是一种微妙的声音,像是小鸟啁啾,又像知了低歌。”

是的,一种无从描述的声音在我耳朵内回响,似乎有始无终。

一天一夜的奔波后,父亲从外地赶回。他带着我,又坐上了通往天津的大巴——那里有知名的儿童耳鼻喉医院,并且我小姨在那里生活,方便和我们有个照应。

出发时天气本来晴朗,乌云却慢慢遮住了半边天,看起来像下雨的前奏。途中,父亲侧着头看向窗外,我靠着父亲,迷糊中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我们顺利来到医院挂上号。医院很大,仪器也很先进。我坐在一个小房间里,测试耳机里的声音有些微弱,耳鸣声又干扰着我,我难以辨别两种声音,一时陷入困境。听力结果似乎并不理想,医生没有给出最终诊断,只是建议抓一些药物,配合短期观察再考虑治疗。

“爸,是不是以后,我的左耳朵就听不见了……”那天夜里,想起医生沉重的面色,我极力掩饰着恐惧问父亲,却藏不住声音的颤抖。父亲把我搂在怀里,以平常轻松的语气安慰我:“怎么会呢?医生都说没大碍啦。你安心休养一段时间,按时吃药,很快就会好了……等到耳朵恢复正常了,爸爸带你坐火车回家。”

我想起小时候总和他说,我想坐一趟火车,开始一场旅行,至于是什么样的旅行,好像并不清楚。

接下来一周里,父亲临时在小姨的厂子里干活挣钱,多少赚些来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我住在小姨的一所出租屋里,那里仅能容纳下一张桌子和床,窗外只有一棵说不上名字的树和一盏路灯作伴。

“小姨人很好,她每天都会来跟我聊天,讲话很温柔,而且懂得也可多。她知道我喜欢读书后,就给我买来两本课外书,一本是《红楼梦》,一本是《草房子》。”我在日记本上记下对小姨的第一印象。

那一周总是阴雨连绵。我坐在相对明亮的窗户下看书,做着读书笔记。偶尔看向窗外,雨点连成线,落在地上变成了一个个小水泡,滴滴答答的声音如同耳内声音一样单调。

出租房周围的邻居,在各自忙碌的日子里用稀疏平常的话语打着招呼。

去公共卫生间的路上,会看到一个老爷爷坐在门口听戏,他每次都会笑眯眯地跟我打招呼。听小姨说,这位老爷爷姓陈,是一位退休的教师。

我自然也和老人说过话。他很健谈,颇有兴致地用一口方言跟我交流。油然而生的亲切感袭来,我将耳鸣的事情讲述给他听。

“孩子,你有没有想过,那会是来自大自然深处的声音呢?”他开口说道。

本文刊登于《中学生博览》2023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