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游”字带着“三点水”,很多同学容易把游记写成“流水账”——也能理解,明明是愉快地外出游玩,偏偏回来还要憋出一篇游记,既写不好,还玩不好,愁死个人!其实,想把游记写好也不难,郁达夫先生就写过一系列杭州游记散文,他的写作章法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赶紧从中学会游记的基本写作套路,下次出去旅游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耍了!
不是“游完了”才能写:提前掌握景点地理信息、人文典故
很多同学存在一个基本的认识误区,那就是游记一定要游完了回来才能写。这个想法不算错,但也不完全对。因为有些写作素材,是你游之前就可以开始准备、积累的——比如,景点的基本信息、基本方位、人文典故,这些都可以通过发达的信息渠道提前获知的——为什么要提前知道这些?不仅可以让你的游览更有体验感,还能作为你的文章素材,丰富游记的内容。
我们先看一篇游记作文的开头:
去年“五一”假期,爸爸妈妈带我去罗汉岩游玩。这天阳光灿烂,正是出游的大好时机。我们一家乘车出发,经过约半小时车程来到了罗汉岩风景区。景区入口处,高高的石壁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罗汉岩”。
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开头还挺不错的?
有经验的写作者,一眼看去就会发现两大缺点:第一,没有交代方位。也就是,罗汉岩到底在哪儿啊?我要是把“罗汉岩”换成“XX山”“XX洞”,再读一遍,也没什么问题——这不就让游记显得非常大众化、没特点了吗?第二,语言和情感非常平淡,不像游记,倒像是日记。
我们先不说怎么改,而是看看郁达夫在开头是怎么写的——
钓台去桐庐县城二十余里,桐庐去富阳县治九十里不足,自富阳溯江而上,坐小火轮三小时可达桐庐,再上则须坐帆船了。
我去的那一天,记得是阴晴欲雨的养花天,坐晚班轮去的,船到桐庐,已经是灯火微明的黄昏时候了,不得已就只得在码头近边的一家旅馆高楼上借了一宵宿。
首先,开篇就点明钓台方位,方位是通过具体的县域地理位置、地标距离远近等方式写出来的。你想想看,你写游记的时候,有没有引用过或者调查过景点周边的情况?有没有在文章里用准确的地理数据来描绘方位?这些都是写文章前要做的基本功课,是用来充实文章、提升信息增量的关键。
其次,点明方位后,郁达夫又写了具体前往的交通工具。这就让距离远近更加直观。也正是有了这个铺垫,作者后来才说自己是“坐晚班轮去”——这就是文章的内在逻辑。
下面,我们把方位信息等要素放进作文的开头,进行修改提升——
江西省瑞金市北部有一片大山,地势险要,风光秀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