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泉眼,白日火焰
作者 贺嘉钰
发表于 2023年9月

题目八个字,是从陈小手《帘后》捡出的意象。它衔接起小辑中两篇文本,再凝视,我又为其几乎直抵短篇小说的叙事之心感到一些惊喜。

极少有人见过深海泉眼吧?谁又会兀自凝视白日火焰呢?可这些偏僻的事,确乎存在,一旦出现在小说里,亦是自然。它们在各自秩序中安静释放秘密,本无关他者,但文学的注视与书写让其显形,并成为理解世界的小小注脚。甚至,只是作为词语到来便可调动好奇,带给我们探看远方与未知的姿势。若将凝视的焦点稍稍散开,又会发现,小说的神采常常并不在其惊奇故事或异质表达,而是穿过奇异构造内部,唤起的忽然会心。虚构故事里的偶然必然,与我们的快慰伤心,正在相关。

小说的力量不仅在叙述存在真实,更在创造情感真实。短篇用偏僻的人事,召唤普遍的情感。

《帘后》就是这样。陈小手写了一首俄狄浦斯式的哀歌。横亘在“我”与幸福感情之间的,是“妈妈”的职业。她并非生活所迫,却选择在“吉祥村”开一间发廊,因为这样一份工作,让她真正快乐。她被家庭驱逐,给邻人谈资,让孩子受屈辱,并给未来埋伏下无解的悲伤。“妈妈”用一道帘子隔开她与世界,也隔开她的世界与“我”。她在不为律法、世俗、道德所容的逼仄角落里扮演“孔雀”,也是在拧巴、挣扎、撕裂的生命状态中接近一个理想的自己。小说里,所有的行为都导向宿命。于是,一道帘子展开,世界分隔两边,只是,帘后的空气与声响依然汹涌扑面。陈小手从正面写“禁忌”,写出了禁忌的哀伤,他让那些哀伤落在一个人身上,被一览无余。

“妈妈”裹在火里,她享受烈焰与灼烧,那带给“我”火的逼迫和压力。她没有朋友,没有理解,只有孔雀“丁丁”,和“我”的爱。在她的认知和世界里,丁丁是“我”的舅舅,是畜生,也是能浴火重生的人。

本文刊登于《北京文学》2023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