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地理作为生命的时间形式
作者 刘岩
发表于 2023年9月

远行的父辈亲长,从家族传奇沦落为返乡的乞讨者,是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题材,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早已作为19世纪短篇经典为中国读者所熟知。而在当下的大众文化中,重温绿皮火车这种早期现代化的身体、物品和信息传输形式,是时兴的怀旧潮流。安乔子的《伯父的绿皮火车》将看似寻常的文学题材和文化怀旧对象融为一体,构造出一种并不常见的编年史:以媒介地理为个人命运和家族亲属关系赋予时间形式。

“我”的伯父冯建文青年从农村参军,退伍后转业到铁路系统做列车员,由此成为玉城居民。这种城乡身份转换的路径延续着20世纪50-70年代的历史,同样体现历史连续性的是伯父工作依托的媒介——从玉城到深圳的铁路。作者安喬子是广西玉林北流人,“玉城”是玉林市中心街道的名称,小说显然以此指代玉林这座城市。玉林火车站建于50年代中期,是同一时期建成连接广西腹地和广东海港的黎湛(黎塘镇至湛江)铁路的重要站点。

本文刊登于《北京文学》2023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