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想之想
作者 傅元峰
发表于 2023年9月

单纯的认知,哪怕是哲学认知,并不给予诗语言,除非认知者因认知而生发了某种具有独一性的生命情态。在贾想的诗中,事件与哲学相遇后,具体击打着抽象。情感在其中缓缓走出来,对事件进行修正,并沾染了情感对它进行最后的确认。

这是发生在贾想《辽阔的一天》中的情节。一个人的一生所具有的绵延特质和他的心灵存在的共时性相互协调,共同钻进了一个秋日。人们读诗,并不满足于情节的突转,而是会问一个问题:在急剧变幻的时空中(那些时空往往显现为经验的碎片,跟随诗人意向的磁力朝着抒情方向云集),在突转产生时,抒情者是怎么协调和顺应的?答案应该是:他的所有行动的纲领就是——假想。

判定和叙事支撑贾想的抒情:判定渐次完成了对本质的概括,为情节做好准备;情节则引领出某一状态,叙事紧密跟随并照料这个状态。贾想的这首诗,传记被哲学草草写就,成为状态的基础。《辽阔的一天》的抒情者谨慎地处理传记时间,不让它产生历史的冗余。这样,具体的一天为情感的并列开启了门洞,所有的事物在不同方向的行进中原地踏步。

本文刊登于《北京文学》2023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