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林路
摄影媒体人
上海师范大学摄影专业教授、摄影专业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艺术策展人我们已经进入了数码摄影成为主流的时代,回想一百多年前柯达公司著名的广告词“你只需要按快门,其余的一切留给我们来完成”,在今天才算有了实实在在的“落点”。然而,依旧有一些选择传统影像工艺的人,弃简从繁,不亦乐乎地耗费大量的精力,在按下快门之后,为自己寻找更多“折磨”自己的“乐趣”!时代的进步反而让一些人静下心来,在方便快捷的数码摄影大潮中逆流而上,溅起一些看似并不“美妙”的浪花,却也多少折射出晶莹剔透的光芒。

一些艺术家和小众玩家坚持使用胶片拍摄大画幅照片,其中的理由之一,就是探讨传统胶片摄影技术与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某种程度上互补的可能。尤其是低光环境下的色彩表现力、丰富的层次感和独特的胶片质感等,为摄影人提供了数码技术还难以企及的“深度”。艺术家和小众玩家可以将其推向极致,创作出更具个性和表现力的作品,当然,还有怀旧情怀。胶片摄影的历史悠久,承载了许多人的回忆和情感,使用胶片摄影就是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缅怀和致敬。这种怀旧情怀也使得胶片摄影在一定程度上“嵌入”了独特的魅力。
如果将这些小众玩家放入影像的“古典工艺”范畴加以考量,或许还能读出更深一层的隐喻。的确,艺术摄影领域不但没有因为数字摄影带来的巨大冲击而消失,反而因为数字摄影的各种优势让艺术家回归制作流程复杂、充满不确定性、个性化的古典摄影工艺。古典摄影工艺本身的手工性、多元化、个性化、试验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其中。现代人类似乎很少有静下心来观照世间万物的闲情逸致——时间已经成为永远的现在时,从而变成一种凝固的空间性。这就是现代人感到焦虑、不安与烦躁的深层原因:时间的纵深感没有了,心理的归趋和稳定感也就没有了。而能挽救这一切的,也许只是现代人的记忆——人类尽管可能一无所有,但至少还拥有记忆,在记忆中尚能维持自己的自足性和统一性的幻觉。摄影中对特殊的材料和物质元素的运用让“物的观照”奠定了更为深厚的物质基础——古典工艺的题材往往都是静止的“物”(静物,静止的风景,以及需要保持比较长时间稳定的“人”)。尽管数码媒体让摄影从“真实的象征”这个位置上摆脱出来,但是对以往的传统艺术和实验艺术来说,物的观照依然是摄影人探索和难以想象的未知深度的出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