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小熊猫Yuri小白
镜头转接玩法在当下的摄影圈中依旧是小众领域,摄影师小熊猫Yuri小白是一名影像从业者,也是一名中古镜头转接无反相机玩家。他入了“中古镜头转接”这个坑,是因为早年在大学初初接触摄影时囊中羞涩,只能用家长遗留下的“铁疙瘩”,无奈当单反相机林立,超长的法兰距和反光板导致很多中古镜头并不适合转接使用。然而时间进入了无反时代,以索尼、奥林巴斯(奥之心)等为代表的短法兰距新生代相机让转接这个概念成为可能。正因为这一契机,让包括他在内的中古小众镜头爱好者开启了无反时代的老镜头狂欢。

摄影之友 × 小熊猫Yuri小白
Q:都 2023 年了,为什么依旧执着于老镜头?
A:再高端的中古镜头素质,在目前新时代数码无反相机上的成像表现,也不可能超越主流AF镜头。不论是锐度、色彩表现等成像质量因素,在现今数码相机时代,大部分相机与镜头品牌的镜头群已经非常成熟与完善,像我这样喜欢用中古老镜头拍摄,其原因无非有两个:首先,古典老镜头充满历史韵味的外观与 Z 时代短法兰距数码无反相机激情碰撞带来的强烈视觉效果感受,这是当今大部分外观千篇一律的高性能数码 AF 镜头所给予不了的。发散思维讨论,其实当今数码产品,不论是手机还是相机镜头,我个人认为目前都属于美学降级时代,各个厂商一味地追求高性能、高规格,从而进行堆料,进行极简化外观设计。这导致而今各个厂商的镜头外观设计千篇一律,大光圈镜头体积大都庞大无比。而与之对比的是设计美学拉满的中古镜头,体积小巧,用料扎实,很多高端中古镜头都用黄铜打造,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玩中古镜头的摄影圈用户群体在逐步年轻化,逐步追求独特性。其次,就是其有缺憾的成像质量,简单来说就是很多现代镜头所尽量规避的色散、紫边、鬼影、螺旋焦外等成像劣化问题,我在拍摄某些特殊题材或者特殊环境时,我希望用这些“不完美”表达作品的情感,给予观众特殊的成像效果——有时候过于完美的成像,并不是我所追求的,特别是对于拍摄人像题材作品,适当地出现光晕、色散等问题,反而可以为作品带来独特的艺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