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肖像到身体,获奖作品引发手机人像摄影思考
如果说摄影的早期由于技术限制,更多的是关注脸部,是作为“摹本”的写实主义摄影,长时间曝光而导致表情僵硬毫无生气,那么当代以手机为主的人像摄影,随着自我身份认同欲望的日益强烈,向着更广泛的领域延伸,多元化的表达成为一种可能。
在获奖作品里,OPPO 年度超影像大师作品《月亮的女儿》显得格外突出。一方面,摄影师宦阿黑采用了组图的形式,这在其他手机摄影比赛中是不多见的;另一方面,他巧妙地将面孔与身体、身体与身份相结合。在他的作品里,自我审视逐渐变成了自我主张,最终变成自我表达。


我们把视线拉回到这组照片的艺术表达上,宦阿黑用组图的形式探索了手机摄影艺术的另一种表达方式。通过组合不同的照片,宦阿黑创造出更富创意和想象力的作品。他将面孔、身体、银饰、羊毛披毡等不同的照片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传达更丰富的信息和更有力的视觉效果。这组作品也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评委刘香成更是表示:“组图里的侧脸肖像是手机版的庄学本。”这个评价相当高,要知道庄学本可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影像人类学先驱”。
照片里其中一位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另外两位是学生,她们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扮演着不同的人生角色,但是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彝族女性。这组图展示了自然风光外的大凉山,是那里的女性的风采及作为母亲的精神意志,引起大众的共鸣。
在采访中,宦阿黑表示,大学毕业之后就决定留在大凉山,他非常了解大凉山以及生活在那里的彝族人。作为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彝族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相传,彝族姑娘兹莫领扎因为能在羊毛披毡上编织出一个逼真的世界,而被月亮仙女接到月宫,成为月亮的女儿。为了更好地表现彝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驱车5个小时到拍摄点,一直拍到凌晨 2 点才回家。他和照片里的人物是通过在当地为她们拍的一张照片而相识,进而让宦阿黑想完整记录下彝族女性的力量。
“我觉得拍人像的难点在于情感方面,通过这张照片我想表达什么,这是非常难的。” ——宦阿黑
通过这组《月亮的女儿》,宦阿黑一方面希望激起观众对彝族历史文化的想象,也是对彝族女性如山如风的隐喻,另一方面通过画面展示彝族女性的形象,以及传统的民族配饰,用这些激起大家对这个民族的好奇心,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画面感受到女性力量像大地一样,深厚深沉,是一种真正源自内心的力量。
评委点评
Alec Soth :首先吸引我的是这组作品的专业性。作品技法精准、敏感。但在专业的同时存在着复杂与魔幻。整组作品充满矛盾性:蓝与白、面孔与景观、隐藏与暴露。最终呈现出的就是此处带有魔幻色彩的真实存在。
汤辉:这组照片在静谧的后面蕴藏着一种力量,作者用熟练的视觉语言,通过女性形象展现了一个民族的气质,令人遐想。
刘香成:在这组图片里面能体现出来,摄影师跟拍摄的人群建立了一种互相信任的感觉,服装与头饰的形状很好,很成功地被容纳到画面的构图中。
Tina Signesdottir Hult :这组作品最初吸引我的,是组图呈现出的强大力量感。背景、构图、角度和色彩完美结合。作者成功地通过作品展现了彝族女性的文化特征,并邀请观众走入与摄影视角、人物和女性魅力的互动之中。
刘作虎:这是一组令我惊叹的人像和生活组照,曝光准确、构图恰当、色彩平和。它以肖像、民族时装、生活特写等形式,展现出彝族女性的多个生活画面, 给人沉静、乐观、神秘的感觉,作品展现了对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