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科技考古

让古人、遗迹及遗物“说话”的局限性
如果埋藏条件足够好,人类的遗体或遗骸可以较完整地保存下来。通过研究这些人类遗体或遗骸,可以让古人“开口讲话”,“告诉”我们他们的食物结构和与食物相关的信息,从而复原古代社会生活。
例如,在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古工作者不仅发现了大枣、梅子、杨梅、藕片等食物遗存,而且在辛追夫人(马王堆一号墓的主人)的胃中还发现了甜瓜籽。于是,研究人员推测,辛追夫人死于农历五月瓜熟的季节。
但是,只有极干、饱水或极寒的环境才易于保存食物遗存。也就是说,有些不易保存的食物遗存,可能会被误认为在先民食物结构中不占主要地位,从而被低估;反之,有些食物遗存易于保存,可能会被认为是古人的主要食物来源,从而被高估。
同理,遗迹、遗物的发现也有其局限性,据此还原和重建古人的食物结构也可能有错误或片面性。于是,考古学家将目光转向了新的方法——人骨稳定同位素研究。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知识就是力量》2023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