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宝奇兵”AI考古新天地
作者 王治钧 李筱
发表于 2023年10月

广袤的田野、茂密的森林、重峦叠嶂的山峰……无数宝藏藏身其中。现在,科技给考古工作者装上一双“鹰眼”——将人工智能与遥感卫星图像相结合,便能更快速、更准确、可持续地搜寻考古遗址遗迹。本期TED大会邀请荷兰专家艾瑞丝(Iris Kramer)介绍这双“鹰眼”的发展和应用。

 人工智能在对遥感卫星图像进行分析后,标注出的可能存留考古遗址遗迹的地点(供图/王治钧)

当人工智能

遇上“千里眼”

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使用雷达等成像设备从太空中的“千里眼”——卫星那里获取遗址遗迹的影像资料,再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对这些影像进行处理。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让人工智能也可以来帮助考古工作者。

1993年,艾瑞丝在大学攻读考古学学士学位时,有了将AI技术应用于考古工作的想法——既然人工智能可以被用来驾驶汽车,那么它也一定能够识别遗址遗迹。艾瑞丝发现,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帮助地质工作者检测山体滑坡,遗址遗迹就和山体滑坡一样,每一处的“长相”都独一无二,这给了她灵感。

本文刊登于《知识就是力量》2023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