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师都知道罗马的哪些秘密
发表于 2023年10月

个人探索的诸多方式,最后会积累成对城市文化的了解。

塔林在小红书上的账号叫“我在罗马修文物(导游)”,乍一看,文物修复师和导游这两个身份不搭界,但对塔林来说,它们实则浑然一体,他调侃式介绍:“不想当导游的博士不是一个好的文物修复师。”

塔林在罗马,有时专注地修复文物,有时独自去探索城市的角落,有时领着游客朋友走走看看。他赠予游客这个城市的故事与秘密,游客赠予他好奇且多变的新视角。

对他来说,艺术与文化从来不是单一学科,通往风景的路也永远不只一条。

知道事物是如何被创造的,甚至知道它的深处是什么样

2022年,塔林博士毕业,他已经在罗马12年了。

最初是来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学艺术。在罗马艺术学院,他偶然间对“古法贴金”技艺产生了兴趣,开始跟随一位老修复师学习文物修复。一路学下来,不仅读了罗马大学建筑历史绘图与修复专业的博士,还随导师参与了许多文物修复项目。

塔林说,修复文物的乐趣,在于做修复时发现前人的创作方法和工艺,以及发现一些艺术品的隐藏细节——好像看到了艺术史的彩蛋。

在博尔盖塞美术馆工作时,塔林会乘坐升降机勘察壁画,在高处,他得以观察到贝尼尼着名雕塑的头顶。“置于高台上的雕塑,头顶是看不到的,很多艺术家都不会对此处精雕细琢。贝尼尼一直是追求极致的人,但当我升到高处,发现他并没有在人们看不见的头顶坚持完美主义,瞬间感慨,他毕竟也不是完人啊。”

修复文物的过程是冗长的,对塔林来说,这是一份能用自己双手参与历史的工作。他说:“每次修复,都是在还原艺术品的生命痕迹,这种成就感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文物修复师的责任,就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让文物活过来。”

一个文物修复师眼中的城市与普通人眼中的有什么不一样?塔林说,可能就是文物修复师眼睛里能看出更多信息,看到的不只是城市事物的表面,也知道它是如何被创造的,甚至知道它的深处是什么样。

比如博尔盖塞美术馆中有一部分地面不能踩踏,游人猜测是因为马赛克太精美,怕被踩坏,其实并不是这样,而是因为它下面的支撑部分是木架结构,某些位置过度受力会有垮掉的风险。

本文刊登于《女友LOVE》2023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