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逃离职场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作者 Adam
发表于 2023年10月

打开小红书,有关“逃离职场后如何活下去”的讨论层出不穷,那些因为工作疲惫而离开职场的人,真的能“全身而退”吗?我们和几位曾经“逃离职场”的女孩聊了聊這个话题,她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不同的答案。

讲述人:小贝,28岁,互联网产品经理  

逃离原因:在公司的价值不被肯定,裸辞后想尝试间隔年

逃离结果:焦虑加重,入不敷出,狼狈重返职场

大学毕业我去了深圳发展,在我看来,那里是一片“希望之地”,我眼里闪着光,怀揣着梦想而去,但没多久职场的现实就给了我一耳光。当时我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却发现自己的坚持特别徒劳。我们老板是研发出身,认识不到产品经理的价值,始终认为这是份没什么门槛的工作,常常指手画脚。每当看到自己费尽心思的产品设计被一群外行改得面目全非时,都好像胸口被抡了一记大锤,堵得不行。

人在迷茫、烦恼时,往往会做出冲动的决策。当自身价值得不到认可,我的想法也开始偏激,只觉得人生已处于低谷,这个班无论如何都上不下去了,什么都没有规划就愤怒离职。我一直羡慕国外的gap year(间隔年),向往“给身体和精神放个假”,认为调整好心态重来也许会更好,但事实却和预计南辕北辙。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在谷底了,结果辞职让我的人生又往下跌了一层。

我逃离职场是先斩后奏,我妈知道后直接气得挂了电话,我爸也表示家里不会给我任何经济支援。那段时间虽然没有了工作信息轰炸,但家人不停发信息,说我没长性,白上了大学什么的。我现在还记得电话那端我妈的怒吼:“你能气得我短寿十年!”身处陌生城市,那一刻我真的很想哭。

因为和家人关系闹僵,辞职后我基本是靠有限的存款在撑,但在消费很高的深圳,只出不进的日子无形中让我觉得比朋友们矮了一头。无论是聚餐还是旅行散心,我都不能全情投入,脑子里只关注各种价签,甚至开始怀疑,gap year到底是不是骗局,大家是怎么看着存款一点点消失还不慌张的?

太关注花钱,每次出去都玩不痛快,后来我索性连门也不出,每天窝在房间里逃避现实。不上班,时间也没了规律,白天呼呼睡一天,晚上睡不着就开始胡思乱想,焦虑感成倍增长,感觉都有了抑郁症的前兆,整个人“废”得不行,想维持生活只能重找工作。

我没想到自己只休息了四个月,却花了近六个月才找到下一份工作,待遇并没有比之前好。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连我自己也觉得很可笑,这场失败的“逃离”让我的履历上多了近1年的工断,可能这就是试错的成本吧。

本文刊登于《女友LOVE》2023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