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弃的碳水化合物,是你的减脂大敌吗?
作者 俞九九
发表于 2023年10月

现在到处都在大肆宣传碳水化合物是肥胖的罪魁祸首,碳水被描述成了健康的大敌,许多人视精米面为洪水猛兽,绝不入口,甚至呼吁大家“戒碳”、“断碳”。

出现在中国人饭桌上几千年的碳水化合物,真的不香了吗?吃粗粮,真的百利而无一害么?

吃粗粮更有利于减脂?未必!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吃粗粮养生的习惯,粗粮是相对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包括玉米、燕麦、荞麦、麦麸、黄豆、绿豆等,甚至土豆、红薯、芋头等薯类也被归于“五谷杂粮”的范畴。

健身人、减脂人是粗粮的忠实拥趸,坚信粗粮作为主食,热量更低,营养更全面。但实际操作中,很多人并没有通过粗粮饮食法减脂成功,原因不外乎是“吃法”错了,以及吃到了“假粗粮”。

“吃错了”的情况很常见,有些烹饪方式大家根本没有意识到是错的。首先,粗粮不是零食,其组成依旧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如果不控制食量,也会增加血糖代谢的负担。比如把玉米炖排骨当菜吃、把烤红薯作为下午茶,就失去了以粗粮代替精米面的意义。正确的做法是把粗粮当作“主食”,计入一天的碳水摄入总量中。

其次,粗粮大多很硬,不少人选择把它们做成粥。煮久的粗粮虽然营养成分、热量没有改变,但经过长时间熬煮,糊化程度升高,更容易被人消化吸收,吃下去后会觉得饿得更快,升血糖的速度也会变快。因此,吃“干饭”才是粗粮烹饪的正确方式。

水煮玉米、蒸红薯虽然做法正确,但其口味单调,用来代替主食不是人人都能坚持的。为了让粗粮更好吃,衍生了庞大的粗粮食品市场,但“假全麦”“假无糖”“假低脂低卡”并不少见。上海市消保委曾在2021年曝光某知名品牌的全麦面包,实测能量高出宣传40%,碳水化合物和所含能量均超出产品外包装的标称。一般来说,嚼起来越粗、越不那么“顺口”的面包,往往全麦粉的含量越高,真正的全麦、黑麦面包甚至有点发酸,和好吃不沾边。

还有不少“混合麦片”,看似是粗粮组合,其实是隐藏的热量炸弹,有的做法是油炸,有的甚至是谷物膨化加工食品,不少品牌还将添加的各种果干坚果以及糖油混合的“酸奶块”等作为卖点宣传,口味好吃了,但麦片已经变成零食,和粗粮低脂代餐的初衷南辕北辙。

本文刊登于《女友LOVE》2023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