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国人心中也构想着不同的李白。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游子,是“欲上青天揽明月”的鲜衣少年,亦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的酒后诗仙,每一句都能勾勒出这位盛唐传奇人物的剪影。因此,讲好李白的故事,并不容易。
暑期上映的国产动漫《长安三万里》的火爆“出圈”,似乎成功地做到了。不同于以往主人公式的讲述方式,这部电影以大唐边塞诗人高适的视角,用旁观者力求客观的身份,追忆式地铺开他与李白跨越数十年的友谊与交往,为观众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立体鲜活的文人形象。但是,电影想表现的绝非只是诗人的生平与经历,在168分钟里,时代洪流与个人命运的交织,大唐诗史和想象建构的结合,万里诗卷和独属中国人浪漫情怀的碰撞,跃然于屏幕,在每一位观影者心中埋下一粒名为“长安”的种子。
“身在盛世,你我当为大鹏”
随着剧情的展开,李白、孟浩然、高适、王维等诗人与观众逐一相遇,在人物特征定位方面,影片没有刻意塑造大众印象中李白的潇洒不羁、王维的帅气才情、高适的豪放英勇,而是在安史之乱前后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沉浮中,展现出几位诗人几经波折的不同命运走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华彩,也有不同的遭际——年少高适的怀才不遇,李白在入世和出世中的纠结愤懑,暮年孟浩然的潦草收场,他们绣口吐出的不仅是半个盛唐,也是各自跌宕起伏的一生。
不同的选择,导向不同的人生之路。电影中,高适曾对李白讲:“你是谪仙人,要回天上;我是世间人,我在世间盘桓。”这注定了二人渐行渐远的人生历程,他们都在时代与自我之间做出了抉择。但岁月蹉跎,几经沧桑,变的是时代洪流,不变的是他们心中立于天地间的傲然与豪情。
而千年之后,当我们透过电影看到这些诗人的传奇故事、起伏命运,感受古人在时代转折下的无奈与迷茫,我们所体悟到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爱恨与离愁,还有人生处处是选择的感同身受。
初读不知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电影结尾,李白在下江陵的途中,伴随着两岸猿声,高吟“轻舟已过万重山”,道出的是其被赦免后对人生几经波澜的感慨与释怀,也是万千普通人走出艰难困境后的豁然开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