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一处精神自留地

每年都会有学弟学妹问我:“读中文系是什么感觉?”“读中文系好找工作吗?”“能找什么样的工作?”
我于2014年参加高考,不顾家人的反对,坚决要报考中文系。父亲生气极了,叫了几乎所有亲戚来轮流说服我改变主意。这些话无外乎:“学文科找不到工作。”“学文学是风花雪月,是对自己和家人的不负责。”……时过境迁,到现在这些话依然不绝于耳,稍显遗憾的是,以前更多的是长辈这么说,现在却多是年轻人自己否定自己的选择。说实话,当时的我确实有很多问题想不清楚,也不可能想清楚。但我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即使其他专业再好,如果我不喜欢,肯定也学不进去。
很多人觉得,谈喜欢是件奢侈的事,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好像我们就不能或者不配去做一件令自己开心的事。这当然有一定道理,但我觉得生活越是艰难,现实越是逼仄,喜欢的力量就越是重要,我们就越应该培养出自己的一块精神自留地。
我选择中文系时,也面对着前途未卜的未来。当时,辅导员对我说,迷茫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如果一个人读大学时没有迷茫过,那就说明他的大学白读了。还记得有次大一的写作课上,老师把我们“赶”出了教室,因为蜀地多阴雨,在那个难得的午后,久违的阳光洒在图书馆门口的草坪上。老师说:“如果你连身边的阳光都看不见,你们又能写出什么?”还记得大二的诗歌课上,老师让我们写诗、念诗,在傍晚火烧云的余晖中,她读着同学的习作“夕阳一吻山河老”,余韵悠长。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读者·校园版》2023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