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亲爱的人,你不该是我的“情绪垃圾桶”

物理学上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当电荷遇到与自己不相熟的异种电荷时,会难得地收敛起自己的“坏脾气”,忍耐着对方的百般靠近。然而,对于自己最亲近的同类,电荷往往会不遗余力地将对方推开,骨子里的狠厉完全不加掩饰,仿佛早已预料到对方不会还手一样。
换作我们人类也是如此。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当面对自己最亲近的人,譬如父母时,我们往往会处于松弛状态。在他们面前,我们几乎不会有任何包袱,因为我们最坏的一面,早已有意或无意地在他们面前展现过了。由于爱的维系,即便知道我们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光鲜亮丽,他们仍然不会弃我们而去。于是,出于心理上的惯性和依赖,我们越发恃宠而骄,甚至把最亲近的人当作自己的“情绪垃圾桶”,将糟糕的情绪肆无忌惮地倾泻给他们。
我做过最后悔的事,就是将满身的刺扎向妈妈。一遇到父母,我的情绪就像饱胀的皮球,哪怕是吃饭这种小事,都能引发一场战争。
记得那次考试失利,我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即便到了吃饭时间也不肯出门。妈妈跑来敲门,温和的呼唤声却换来了我不耐烦的吼叫。即便被我吼了,她也没有生气,仍然耐着性子唤我。她的呼唤声竟让我涌起一种诡异的满足感,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我没有那么差劲,证明我是被爱着的。得益于这点儿满足感,我决定暂时顺着她的意,开门出来吃饭。
妈妈端着刚出锅的辣椒炒肉从厨房出来,饭菜的香气在鼻尖蔓延,她脸上挂着的笑却深深刺痛了我。那一瞬间,我心里别扭极了:没看出来我很难过吗?我都这么难过了,她怎么还笑得出来?心中的怨气横冲直撞,似要将我整个人吞噬。无处发泄的我便没事找事儿,对着饭桌上的辣椒炒肉找事儿。有一种自己淋了雨,也要将他人的伞撕烂的报复心理。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读者·校园版》2023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