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员工必将成为职场中的重要一员,我们如何迎接他们?
作者 倪妮
发表于 2023年10月

按国际通行标准,一个国家如果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超过10%,就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2021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亿人,占比已达18.70%,同比上升5.44个百分点。国家卫健委更是在2022年预测,到2035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社会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延长工作时间,从而补充劳动力似乎已成为必然。2023年8月底 ,贝恩公司发布的《2030年全球高龄人口就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到2030年,在全球范围内,将有1.5亿个工作岗位由高龄劳动者(55岁及以上)任职—这个数字几乎与美国劳动人口总数持平。

在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贝恩组织人才能力中心主席周洁崎看来,人口老龄化已经是全球性的大趋势,而且老龄化速度非常快。如何应对人口结构和员工年龄结构的变化,对国家和企业来说都是越来越大的挑战。企业如何将高龄员工吸收进自己的人才系统,并充分了解和发挥高龄员工的优势?贝恩的这份报告试图提供一些思路。

经济越发达,高龄员工占比越高

经合组织的数据表明,生育率降低、教育时间延长等因素造成进入劳动市场的年轻人数量减少。在美国,25岁至54岁劳动人口的比例从2001年的70.8%下降至63.8%,英国则从77%下降至70.7%,日本则由66.1%下降至60.7%。

面对这种情况,不仅是中国,各国近几年都在计划或已经开始调整法定退休年龄,以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今年,英国将男性和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来的65岁和60岁提高至66岁,并计划在未来进一步延迟。日本政府则计划于明年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至61岁,这导致很多企业不得不先裁员,再与这些60岁员工重新签订合同。

不同地区劳动人口年龄段划分

数据来源:经合组织、美国劳工统计局、贝恩

在贝恩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等7个发达国家的调研中,55岁及以上的就业人数占劳动总人口的比例到2031年预计将超过25%,比2011年高出近10个百分点。其中,日本的情况最为严重—到2031年,日本55岁及以上的就业人数预计占劳动总人口的比例将接近40%。

《报告》显示,不同收入国家高龄员工的增长速度也有区别。在高收入国家(人均GDP大于1.25万美元)中,员工老龄化的现象最为明显,2020年55岁及以上员工的比例为21%,2030年这个数字预计将上涨至24%。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 1000至1.25万美元)也受到了员工老龄化的影响,2020年55岁及以上员工的比例为15%,2030年将上涨至18%。

本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2023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