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新茶饮们比拼的方向包括水果、轻乳、花香。茶颜悦色“声声乌龙”(01)的茶底是蜜桃果香的乌龙茶,“栀子生椰”(03)的奶茶底则由椰奶和栀香绿茶组合构成。古茗的桃子系列(02)和车厘子系列(05)都推出了多种单品。东方栀子的“坠烟海栀子花乌龙茶”(04)融合了椰浆与栀子花茶冻。
“卷”到今天,很少有中国茶饮品牌还在拿“原味”当招牌了。一杯饮料里,配方随意排列组合,可能有茶有酒有冰淇淋有咖啡,你永远想不到下一杯里会有什么。
茶叶消费研究公司国茶实验室2023年4月至6月一项针对中国市场重点茶饮品牌的监测显示,52个茶饮品牌在此期间共上新570个单品,这意味着,平均下来,这些品牌几乎每周都在上新。
今年暑期的“茶饮大战”,也是新茶饮品牌的上新大战,在喜茶、奈雪的茶、茶百道等品牌的菜单上,你几乎每周都能发现新口味。茶饮品牌古茗平均每三四天出一款新品,今年截至8月23日,古茗共计上新了74款产品。
这些新品都有一致的方向:甜。
人们早已认识到糖对健康的危害,但即便是今天,中国消费者也没有拒绝“甜”这一口味。艾媒咨询的《2022-2023年全球及中国饮料市场发展趋势及消费行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消费者在碳酸饮料、气泡水等门类里都对含糖(减糖与多糖)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偏好。
即使是无糖,也不代表不甜,品牌会拿出代糖安抚消费者。但在新茶饮领域,代糖并没有那么受欢迎。从事口味奶研发工作13年、在盒马自有品牌做饮品研发的香伟告诉未来预想图,代糖(罗汉果苷、甜菊糖苷等)的糖度表现没有蔗糖那么好,要全面取代并不容易。美团《2022茶饮品类发展报告》显示,近半数北京、上海的消费者不再默认接受全糖,但面对奶茶品牌给出的“0卡糖”選项,上海、广州、深圳都只有不到4%的消费者愿意为代糖的加价买单。
美国咨询公司沙利文发布的《中国新茶饮供应链白皮书,2022》显示,目前茶饮中果糖使用占比最高,达到46%,其次是蔗糖和冰糖,低卡糖的使用仅占6%。不少品牌允许你选择甜度,但茶汤、奶底、小料等物料里可能早已添好了糖。
甜是最主流且安全的口味,是许多饮品畅销的基础。新茶饮品牌可能尝试过与甜味不一样的创新口味,但最终都遵从了市场喜好。茶颜悦色公共关系部门的罗艳透露,他们也做过一些姜味的、辣椒奶油顶味的奶茶,“只是说甜味是大众接受最广的,产品占比就会更高一些。我们理解的‘好喝’,更多是指大众认可、喜爱。”
咖啡业界迅速读取了这个经过市场验证的口味密码,用糖浆展现“五彩斑斓”的甜。糖浆甜度高、口味“不假甜”、溶解快、与各种香精都很搭,成本也不高。法国品牌莫林Monin就已经研发出200多个风味的糖浆,除此以外,这类品牌还会提供各种果酱、酱料、风味粉,为人们的味觉增加新的刺激。
一个新口味这样被发现

而在茶饮业界,简单粗暴地加糖浆已经是上几代竞争里的手段了。最近几年,新茶饮的竞争集中在茶叶、鲜奶、新鲜水果等食材的比拼上。美团发布的《2023饮品行业春夏1000+新品分析报告》显示,今年奶茶新品的风味普遍呈现“清新清爽茶感强”的特征。水果茶成为上新的主战场,品牌们用新鲜果肉代替曾经的果酱,销量排在前20名的产品中,有15款是水果茶;而在“茶+奶”的经典搭配中,则强调“轻乳茶”的概念:淡化浓郁奶底,突出香气层次,试图塑造新的口感。
新茶饮品牌每年都会挖掘适合推新的水果口味。喜茶的供应链团队会根据生产、研发规划和当年核心水果产区的情况,为产研团队提供原料选择依据。2021年,喜茶、乐乐茶推出了油柑和黄皮,2022年这两个品牌又捧红了芭乐(番石榴)—这些都是中国南方常见的水果口味,有健康、营养价值高的美名,本身又带有独特的记忆点。
一个被广泛固定下来的口味就是桃子。它风味明显、易被识别,表现稳定,在国茶实验室监测的第二季度570个新品中,有12.6%用上了水蜜桃、黄桃、油桃、白桃等桃类产品,其中有不少明星产品,比如蜜雪冰城的桃喜芒芒、喜茶的多肉桃李等。进入7月,CoCo都可茶饮的蜜桃吨吨桶、奈雪的茶的霸气玉骨莓莓桃则接替亮相。“很多水果对新鲜度、调制流程要求高,但桃子就不那么‘娇气’,很少变味。”果酒品牌三花梦创始人之一龙程程告诉未来预想图。
也有些新口味从营销活动中火了起来,这些口味在诞生前就做足了功课。

